发布时间:2025-09-05 16:2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民宗委
信息来源:
近年来,宁波市江北区聚焦引导发挥好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示范作用,锚定“以产兴镇、以文润镇、以服惠镇”路径,着力将旅游活动打造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平台,全面打造“在慈一家亲”民族工作品牌,在旅游场景中增进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
一是以产兴镇,旅游产业夯实“三交”经济基础与互动空间。近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慈城古县城接待游客数和旅游总收入增长至原来的4倍,重点打造的“迎春里时尚潮玩”“民权路烟火市井老街”“骢马河沉浸式演艺”三大特色街区,以及累计建成的20个省级A级以上景区村庄,为各族游客提供了丰富的共享体验场景和潜在的交往交流空间。全域旅游营收突破1.1亿元,年均游客量超300万人次,为促进各民族在旅游中互动交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以文润镇,文旅融合丰富“三交”文化内涵与认同根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调研考察慈城嘱托,用20年画出“古今对望”的复兴图景,用“绣花功夫”让60万平方米的明清古建筑群重焕生机,519名进士的耕读精神通过沉浸式文化长廊得以生动呈现,汇聚20余类非遗的“百工巷”,生动展现了地方文化的深厚底蕴,成为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性和地方特色的重要载体。杨建强骨木镶嵌工作室、泥金彩漆传承基地、中城小学等14家单位共同构成的文化体验平台,为各族游客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地域特色提供了窗口,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共同的文化滋养。
三是以服惠镇,优化服务与引导汇聚“三交”活力。慈城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健全完善文旅配套设施和服务能力,成为全区打造旅游促“三交”品牌的“重要窗口”。近年来,联合宁波大学、宁波工程学院、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推出“小青慈”青年志愿服务品牌,聘请20位优秀“家乡推荐官”,为各族游客积极营造热情友好、服务周到的旅游环境,提升各族游客的体验感和归属感,为促进各民族在旅游过程中的顺畅交流与友好交往创造了有利条件,共同擦亮“在慈一家亲”民族工作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