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宁团结社区:“五微”书写“融”文章,打造互嵌式社区新样板

发布时间:2025-08-20 08:44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民宗委

信息来源:

分享:

景宁县团结社区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立足人口结构多元化特点,将互嵌式社区建设与社情民意深度结合,以“五微”写好“融”文章,撬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

一、“微服务”融民需,便民惠民零距离

发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区位优势,构建涵盖医疗、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15分钟共居生活圈。开设“村事社办”集成服务窗口,通过乡镇干部轮值、社工联合代办,解决搬迁安置群众返乡办事难题,累计办结事项2900余件。走访摸排社区群众需求,帮助外来务工人员等流动人口安居置业,以优质公共服务为新老“团结人”融合共居创造便利条件。

二、“微活动”融民情,多彩文化润万家

整合社区人力、场地、文化等资源,打造特色课堂12类,涵盖毛笔书法、民族歌舞等特色非遗互动教学,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惠及各族群众超1.3万人次。推行“相伴365”“社区品牌日”等服务机制,结合四时节令、传统节庆、周末等时间节点,举办“邻居家宴”“活力重阳节”“民族团结话中秋 佳节共叙邻里情”邻里节等主题活动,持续搭建文化浸润的实践载体。

三、“微工坊”融民意,共富之路齐奋进

依托县级“共富工坊”和驾驶舱建设,配套开发数字化小程序,集成“好物、就业、增技、服务”核心功能4项,面向工坊主理人、社会公众等群体分类提供服务。举办土特产共富集市等线下经济活动,构建“实体工坊+数字平台”的发展模式,实现待销产品与采购需求、剩余劳动力与用工岗位的高效匹配,为各族群众提供多元化增收渠道。

四、“微调解”融民声,良策善治聚合力

构建党建引领“3+3+3”机制,打造共治圆桌会、门前议事厅等协商平台,通过党群、村社、商企三联聚力共建,社区、物业、业委会三方协同共治,微组织、微阵地、微项目三微服务共享的模式,撬动社区治理提质增效。广泛招募志愿者1200名,吸纳11个社会组织、18支志愿服务队伍,组织各族群众共同参与矛盾调解、社区建设,推动民族团结与基层治理相促相融。

五、“微公益”融民心,团结纽带系邻里

设置“民族团结心愿墙”,重点关注困难群体、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对象,结合心愿留言精准对接各族群众需求,延伸孵化青少年课堂、非遗课堂等民生项目37个,开展爱心捐赠、暑托班、户外劳动者暖心服务等公益活动,构建有温度的“亲邻”社区家园。同时,树立民族团结模范,引导各族群众积极投身社区公益,以行动冲破情感隔阂,让“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理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