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14 10:4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民宗委
信息来源:
近日,在青力共治·邻聚共享“红立方”党员志愿服务“大巴士”活动上,海宁市长安镇和杭州市钱塘区白杨街道在民族团结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长安镇在现场展示了京剧头饰、苗族冰箱贴等非遗文化,并通过非遗制作体验让中华传统文化深植心底。白杨街道则展示了花西子民族特色美妆和立夏手创,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各族的美学文化,也让大家了解了民族手工艺背后的共富故事。这样的民族共融场景,如今在长安镇已屡见不鲜,这背后,是长安镇在构建民族互嵌式社区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实践。
长安镇对内积极作为,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构建“党委领导、统战牵头、部门协同、各方参与”密切配合、上下联动的民族团结工作格局。长安镇将民族工作融于基层治理之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民族工作常态化机制,建立民族工作站,积极打造石榴红家园、石榴红工作室、石榴红阅读角等活动阵地,组建石榴红志愿服务队、少年宣讲团等队伍,设置“同心热线”和“同心窗口”等服务窗口,构建让各族群众“留得下来、融得进来、富得起来”的互嵌式发展平台。长安镇高新区8个城市社区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区联盟,通过组织联建,将各个社区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强大合力;服务联做,精准对接各民族居民需求,提供贴心服务;活动联办,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民族活动,推动各社区跨越界限、打破壁垒。社区精心策划邻里节、睦邻节、“我们的节日”“公益创投”等各类文体活动,这些活动吸引了大量居民参与,大家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了解与友谊,让民族团结之花在社区处处绽放。
长安镇对外积极拓展合作交流渠道,与杭州市钱塘区白杨街道建立民族团结进步共建机制,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实现跨地区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协作。双方通过共塑品牌、共享阵地、共育队伍、共促交流的模式,推动着民族工作向更广阔的领域发展。港湾社区与白杨街道云水社区开展社区联建活动,参观“潮和石榴红”家园并签订联建协议,重点交流民族团结及公益创投相关工作,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民族团结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同时,与浙江工商大学签订党建共建协议,充分发挥高校人才、智力优势,结合长安镇“第二十五届万名学生下社区进村落”暨2025年暑期“春泥计划”,给孩子们带来知识的滋养。大学生们也积极参与到社区志愿服务中,协助组织开展红色学堂公益创投、同心圆走出去等民族项目,关爱社区居民,为社区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长安镇的这些举措,是海宁市民族工作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海宁市始终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积极推动建立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通过在长安镇等地的探索实践,不断增强各族同胞的认同感和幸福感,画好民族团结最大“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