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14 10:4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民宗委
信息来源:
温州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扎实推进民族乡村共同富裕、传承弘扬民族文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温州城市社区民族“五微五融”工作法获上级领导部门充分肯定,文成县西坑畲族镇和时任浙江省驻阿坝州帮扶工作队队长钟方成同志分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称号,受到党中央国务院表彰。
一、坚持精准施策,民族乡村共同富裕加快推进。
一是推动民族产业提档升级。深入实施民族乡村共同富裕“十百千万”培育工程,支持民族乡村做好“农业+”“旅游+”“文化+”产业融合文章。如,文成县西坑畲族镇让川民族村打响“恋上让川”乡村旅游品牌,每年吸引游客超30万人次。二是打造民族乡村特产品牌。实施品牌兴农战略,打响平阳黄汤、西坑糯米山药、畲乡竹海、星亮鸽蛋、百花蜂蜜等民族乡村农产品品牌。全市12个农产品入选省第三批名优“土特产”百品榜,数量全省第一。雁荡山铁皮石斛获批乡村“土特产”精品培育试点,一鸣全产业链入选全省智慧农业“百千”工程成果案例。三是争取乡村振兴项目落地。指导文、平、泰、苍4个民族工作县争取省级以上竞争性项目落地,泰顺县获批2024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成为浙江省3个获批项目之一;文成获批2024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2024年全市少数民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759元,同比增长9.3%;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民族村71个,占比64%,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确定的超40%目标。
二、加强挖掘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深入发展。
一是搭建民族文化“展示台”。组织赴京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浙江馆)“温州周”活动,通过实物展陈、非遗展演等多种形式,充分展示温州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吸引30余批次6000余名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体验。组队参加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取得优异成绩,平阳武术学校《千手扇》《鼓武飞扬》两个项目分获一、二等奖,《千手扇》还受邀参加全省统一战线春节团拜会展演并赴京参加央视《开门迎春晚》表演。二是打造文旅融合“特色牌”。深入挖掘各民族文化中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契合的内容,持续打造瓯越“三月三”,民族风情旅游文化活动、“畲乡奇妙游”等民族文旅品牌,精心定制“畲之旅”“初心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今年“三月三”民族风情旅游文化活动签约“三项计划”、助力共富合作项目8个,总投资约2亿元,人民网、人民日报等媒体发布了活动信息。三是完善非遗文化“产业链”。指导文成、泰顺等民族工作重点县创建“非遗工坊+”等模式,将传统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特色产业优势,通过引入现代设计理念重构畲族刺绣、银器制作技艺,创新开发畲族元素文创产品,实现产业化运营,带动畲族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
三、打造品牌阵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面深化。
一是健全制度机制。建立市民族工作协调机制,全面实施《温州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推动出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乡村共同富裕的实施意见》。连续3年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关于《浙江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贯彻实施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并根据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机制。二是开展全域宣教。全市成立“石榴红”宣讲团34个,2024年以来,常态化开展宣传教育“七进”活动近800场,分发各类宣传资料7万多份,编发《温州市话共富促共融故事集》,开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省专题巡回宣讲温州站活动,直播观看人数达16万人次。三是深化阵地建设。实体化培育“之江同心·石榴红”品牌阵地290家,打造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公园13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12个,在585个村(居)文化礼堂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阵地。在全市推广“五微五融”工作法,构建互嵌共融社区民族服务管理模式,组织43个各类民族志愿服务队和工作室参与社区联防联治,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就业、就学、就医、宗教生活等需求和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