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24 15:37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民宗委
信息来源:
近年来,温岭市始终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一以贯之推动“三项计划”,牢牢抓住校企联动、村村联动、文旅联动“三联”协作,做足做活资源要素大文章,以发展共同体切实促进跨领域、跨区域的互帮互惠、共享共赢,激活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一池春水”。
一、校企联动,补蓄新鲜后备血液
“策划、选品、布景、拍摄,这些本来只是课本上的文字知识,现在可以零距离观摩甚至直接参与其中。”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民族班商贸专业与陆正进出口有限公司在2021年就缔结了友好合作,连续5年组织电商直播体验活动,共培育各族青少年超1200名,已毕业1000余人。
在多民族共同发展奋斗的热土,温岭市好比是一艘载满“精而强”制造业群体的巨轮,能够在民营经济的蓝海中徜徉,离不开技术工人队伍这一强力引擎。温岭市依托市域内3所职业学校和1所高职院校,立足泵与电机制造、鞋业制造等优势产业,不断深化工学结合、产教融合,为各地培育更多的技能型人才。一方面,提升了各族青少年的“含技量”,有效增强其职业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劳动力流通为边远民族地区带去新的技术和产业,借技能传导促进共同体意识的自然内化,推动各族群众携手迈向共同富裕。
二、村村联动,跨地实现同题共答
“以前,村子里的农民自建房租金低,租户也少,基本都是长期闲置的,现在人气旺了,出租房也开始紧俏了,每个月租金都从500元涨到700元了。”
泽国镇东环村、光明村、汇头林村等5个村组建了“民族团结进步共富带”,通过电商直播这一热潮,开启了结对共建之路。
据了解,区域内的淘宝户已有400多家,外来务工人员出租房总数增长至1200间,带动区域村集体经济增幅超20%。此外,人气的高涨还带动了共富带基础设施的完善提升,餐饮、零售、通信等各类商铺陆续开张,村民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单村独富、单打独斗不可取”“就村抓村太局限。”温岭市打破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联动地域毗邻、产业相近的行政村抱团共建,通过集群化发展将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打造了“民族手工艺+电商”、“生态农业+旅游”等经济效益良好的“金字招牌”,有效推动村与村之间整合碎片化资源、培养竞争性优势、放大共享性利益,化解了市域内农村发展不平衡的难题。
三、文旅联动 激活文化创新活力
“四山一水五分田”的温岭,“山路十八弯,水路九连环”的恩施,远隔万水千山的两地,因一条直航线的搭建,“说走就走的旅行”再也不是奢望。2024年10月,搭乘台州-恩施首航的158名乘客激动地走下舷梯。“以前到恩施总是要到别的城市转机,经常还要过夜,现在2个小时左右就能直达恩施,以后回老家就方便多了。”一名归乡乘客无比感慨。航线开通后,两地第一时间整合了各自特色资源,推出温岭海韵风情、恩施大峡谷、土家女儿城等特具民风民俗的精品旅游路线超20条,推动“山风”与“海韵”邂逅互赏。此外,还打造了特产品鉴馆,展示恩施茶叶、果蔬等“绿色、富硒”的农副产品,推介温岭鱼鲞、虾米等“优质、鲜香”的海产品,促进“山珍”与“海味”的互品体验。
目前,恩施有近万人在温岭长期工作,温岭前往恩施旅游、经商的规模也稳定持续扩大。台恩航线的开通,为两地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搭建了一座空中桥梁,对于谱绘“山海协作和美图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温岭市根据各镇街的特点优势,创新推出“文旅+研学”主题精品线路,将新兴科技、红色教育、休闲农业等元素融入其中,将沿途的石榴红家园、统战之家等阵地连点成线,将爱国教育、传统节庆、非遗文化等要义“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故事讲解、游戏互动等互动环节中,让各族青少年在“研”途风景中收获沉浸式的体验感,让情感联系在漫漫步履中升温,让文化认同和社会归属在解说引读中沉淀。
如今,城南镇以“田”为基,依托“田园牧歌”景点的9个功能区块,开发了50门体验课程;坞根镇以“山”为媒,覆盖烈士陵园、红色地名馆、花溪非遗灰雕馆、方滩涂体验区等17个点位,接待温岭市太平小学等9所学校的四年级学生开展“成长礼”研学活动,每年覆盖学生约50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