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21 16:5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民宗委
信息来源:
今年以来,宁波市江北区持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凝心聚力续写“甬凉”东西协作的新篇章,拓展协作内容、完善协作平台、深化协作内涵,注重模式机制创新、造血功能培育和创新成果转化。“甬助越”正加速升级为“甬联越”,一幅文化共鸣、产业共兴、人才共育、成果共享的“山海协作”3.0版画卷正徐徐展开,为促进民族团结,推动共同富裕注入澎湃动力。
一、文化共鸣,红色音符点燃民族共情时刻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近日,一座崭新的文化地标——江越红色音乐图书馆在越西县正式开馆。这座由延安干部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宁波音乐港携手打造的综合性文化工程,不仅是红色基因传承的殿堂,更是甬越两地各族青少年以乐会友、心灵交融的桥梁。
此前,江北区代表团捐建的月琴音乐教室,已在越西县职业技术学校播下了艺术的种子。依托于此,学校成立了民族音乐社,悠扬的月琴声成为越西学子展示民族风采、连接外部世界的窗口。他们通过音乐,与宁波的青少年展开跨越山海的对话,在音符跳跃间,看到了世界的精彩,更收获了珍贵的友谊。
“未来,这里不仅是课堂,更是交融的舞台。”依托图书馆的丰富资源,学校计划在传统月琴课程基础上,增设西方音乐鉴赏、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与传承等多元化课程。甬越两地各族青少年联合举办的民族音乐会、文化节将在这里轮番上演,线上平台则打破了时空界限,让远程音乐教学与实时交流成为常态,切实促进了两地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在文化共鸣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消费协作,“云端动能”激活共富新引擎
东西部协作的核心在于增强欠发达地区的“造血”功能,让发展成果惠及各族群众。越西县拥有苹果、贡椒、苦荞等百余种优质农特产品,曾因“藏在深山”而难觅广阔市场。如今,随着江越电商直播中心的落地启动,一条“从田间到云端”的数字化共富新通道豁然开朗,标志着江北越西协作正式从“输血式帮扶”迈向“造血式共赢”,从“资源互补”走向“数字共生”。
该中心是两地携手打造的东西部消费协作项目,创新采用“东部技术+西部资源”“线上平台+线下产业”的融合模式。它扎根越西,辐射凉山,整合宁波前洋直播中心等资源,构建起包含电商人才培训、农产品直播、供应链服务、品牌孵化四大核心功能的立体化服务体系。配备专业直播展销空间、主题直播间等设施,年均可承接直播超500场,推广农特产品超100种,预计年商贸类产值不低于2000万元,其他盈利性服务业产值不低于3000万元,直接带动20人以上就业。
“云端动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将“越西山珍”打造成“网红爆品”,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可持续的内生动力,让共同富裕的阳光普照大凉山的村村寨寨。
三、人才支援,“组团式”帮扶结出累累硕果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2022年8月,宁波江北区惠贞书院副校长孙双祥与来自浙江宁波、四川德阳的10名优秀教师组成的教育帮扶团队,跨越山海,进驻越西中学。如今,首轮三年帮扶即将收官,累累硕果印证了“智志双扶”的强大效能。
硬件软件双提升,20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建成的科创中心拔地而起,3D打印机、无人机等设备飞入“寻常课堂”,让山区课堂与科技接轨。课堂改革深入人心,学生课堂参与率从60%跃升至85%,教师赛课州内夺魁捷报频传,学生竞赛实现国家级荣誉“零的突破”。与此同时,德阳中学、宁波惠贞书院等名校的教研共同体相继建立,优质课程、教学资源跨越山海而来,让越西的师生足不出户就能接触前沿教育理念。
更为深远的是育人理念的革新。帮扶团队积极探索“五育并举”,构建“两态五导”育人模式。校园内,红色清廉文化广场、延安精神园成为鲜活的思政课堂,民族团结文化墙无声讲述着多元一体的中华故事。每年组织300余人次赴上海、延安、宁波等地开展研学活动,开拓了师生眼界,以“三项交流计划”全面深化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让小小石榴籽抱得更紧更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