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16 14:23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民宗委
信息来源:
近年来,松阳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非遗保护传承为抓手,通过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非遗体验、文艺表演等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非遗+”的形式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
一、非遗为宝,推动保护传承
2021年,松阳煨盐鸡被列入丽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松阳十大特色菜肴之一,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煨盐鸡已经不仅仅是餐桌上的一盘佳肴了,它是联结松阳人的一环情感纽带,更是向外推介松阳的一张非遗金名片。”非遗美食煨盐鸡的第三十四代传承人王金伟说。松阳煨盐鸡、松阳端午茶、松阳高腔……各族儿女代代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也是推进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生活福祉的重要资源。
近年来,松阳县精心构建起以非遗资源、非遗名录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三要素”为核心的保护体系,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依照二十四节气,重新规划全县的节庆活动,完善“乡乡有节会、月月有活动”的展演模式,让每一场活动都充满仪式感和庄重感。每年100多场的民俗节庆活动,被百姓盛赞为“永不落幕”的民俗文化节。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项,省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10项,县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119项;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名,省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2名,县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92名。
二、非遗搭台,促进交流互鉴
近年来,松阳县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抓手,打造民族旅游品牌,开展系列文化旅游交流与传承活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促进各族群众之间交往交流交融。松阳高腔是浙江省现存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600多年来,松阳高腔以其丰富多彩的剧目和独特优美的曲调,演世态、唱家国,度善恶、评古今,见证了历史的繁华与沧桑,记录着千年古县的变迁和进步。2月19日,CCTV-17农业频道,《乡村振兴 一起同行》农业农村节目中心2025年精品片单发布,松阳高腔以一首国风摇滚戏歌《松州令》作为压轴节目登台亮“腔”。
松阳积极探索“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发展新思路,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和非遗项目内涵,以民俗文化活动为载体,建立起活跃的展演机制。先后复活了“竹溪摆祭”等60余台节会,每年举办100多场民俗节庆及非遗“四季行”活动,大力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同时,“百名艺术家入驻乡村计划”吸引了众多非遗等领域的艺术家入驻,打造出一批画家村、摄影村、艺术村,为乡村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节假日期间,非遗进村庄、景区的系列活动精彩纷呈,松阳高腔、黄家大院传统木雕等十余个非遗项目的传承人现场展示展演,让游客们沉浸在非遗的独特魅力之中。 节假日期间,举办“人间理想‘纸’此松阳”非遗剪纸艺术览,推出云肩打卡、红包拓印diy、游园集章、文创好礼送不停等文博活动,累计吸引游客3万余人次,成为了民族文化交流的生动实践。
三、非遗赋能,奔赴共同富裕
近年来,松阳县始终秉持“共同富裕非遗先行”的理念,以传统村落保护为切入点,以非遗保护传承为核心,以非遗工坊为抓手,奋力打造现代化“田园松阳”,走出了一条“文化引领的乡村振兴”之路。“2022年,我们的明清古街入选全国首批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为文旅带动共富又增添了新活力。”松阳县西屏街道统战委员马志强说。近三年来,明清古街年均游客量达100万,老街文化类商户年营业收入超1200万元。在老街,非遗传承人与设计师联合设计,推出了“仓小白”“叶掌柜”等石仓白老酒系列产品,网络销售额达100万元。
此外,松阳依托“生长型”民宿经济,松阳建设了4家“民宿非遗传承体验点”,全县60%以上的民宿植入了文创等新业态。陈家铺村年均旅游收入2000多万,吸引160多位村民返乡就业。通过制定“非遗助力共同富裕”试点任务作战表,明确发展导向,全力发展以松阳香茶、端午茶等非遗项目为核心的富民产业。目前,松阳香茶品牌价值达到45.26亿元,入选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指数榜。出台“探寻秘境松阳,邂逅人间理想”火车旅游专列消费政策;以文旅探店直播方式,开展“去松阳追年”文旅促消费直播活动,吸引观看直播人数达14万人次,开启线上推广线下消费,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