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市以三大举措助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发布时间:2025-04-07 14:5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民宗委

信息来源:

分享:

瑞安市地处浙江东南沿海,是浙江重要的现代工贸城市,拥有超过1700多年的建县历史,是一片多元文化交融的沃土。近年来,瑞安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推出“文化共融、阵地共建、服务共享”三大举措,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走出了一条具有瑞安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路。

一、深挖文化底蕴,厚植民族团结“精神根系”

一是焕活非遗文化“生命力”。将木活字印刷术非遗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相结合,创新“木活字印刷体验”项目,成功入选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浙江馆和浙江省农业博览会“民族风物馆”,同时走进瑞安各社区春泥计划暑期课堂,开展木活字印刷体验活动12场,在互学交流中拉近各族群众的情感距离。二是传递民族团结“最强音”。依托瑞安求是宣讲中心成立瑞安市“石榴红”宣讲团,深入结合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宣讲活动 200余场。汀田中心小学“汀兰少年”宣讲团发布宣讲音频16期,以少年儿童的视角讲述红色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团结故事。三是雕琢文艺作品“金名片”。创编《中国心·爱国情——中国人心中的那面旗》在浙江省“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工作推进会上展示,原创情景宣讲作品《同心共富新征程·逐梦建功新时代》3次参加省市宣讲活动,获得各族干部群众一致好评。

二、坚持示范引领,搭建多元互通“交流平台”

一是深耕品牌培育。以“之江同心·石榴红”创建为抓手,有效融合红色文化、非遗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等,建成“石榴红”家园、工作室、宣讲团、志愿服务队等示范阵地30处,其中7处获评省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重点培育单位。二是夯实精神家园根基。高标准推进“一园一馆一基地”建设,建成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和主题公园各4处。其中瑞安抗美援朝历史教育馆获评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称号,并联合周边国旗教育馆、西山烈士陵园陈列馆等打造环瑞安西山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实践高地。三是打造特色示范带。充分挖握城市文化底蕴和资源要素,推进2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带建设。如,以瑞安市曹村镇为主区域,紧扣“民族+研学”“民族+旅游”主题,串联曹村研学旅游资源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实践基地,全年接待各族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参观学习、研学实践等活动4万人次。

三、深化服务内涵,书写共建共享“暖心答卷”

一是标准化推进社区工作。打造多民族共居社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社区居民公约,在安阳街道进源社区试点推广“五微五融”工作法,搭建交流平台、提升服务管理,已开展技能培训68场,公益服务102次,兑现“微心愿”202个,构建各民族互嵌式居住新格局。二是统战力量精准帮扶。发挥统战力量助推民族村经济社会发展,印发《关于统一战线组团式帮扶民族村的工作方案》,建立“N+1”帮扶团队,聚焦民族乡村产业培育、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探索建立长效帮扶合作机制。三是深化区域协作。深入实施国家民委“三项计划”,建成“瑞·阿飞地创业园”,按比例分红为阿坝地区提供持续输血,与文成开展“双向产业飞地”共建,促进两地产业互为补充、互动优化。率先落实与文成、顺泰民族乡村结对帮扶资金185万元。持续开展“汉藏一家亲”“同心阿坝行”、各族青少年“五爱”夏令营等系列活动,续写好千里“山海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