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南浔:“三同助三课”推动各族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发布时间:2025-04-28 16:5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民宗委

信息来源:

分享: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湖州市南浔区坚定不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贯穿全区各大中小学校办学治校、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各环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形有感有效融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在各族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一是思政同领航,助推“理论课堂”夯实思想根基。南浔区大中小学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爱国主义教育等主题组织开展主题班会,教师们与各族青少年共同学习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开展互动交流,进一步增强各族青少年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理解,教育引导各族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价值观。

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4月1日,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南浔校区、南浔区第二中学、南浔镇利民小学等区内大中小学校,在南浔革命烈士陵园开展“大中小携手,党团队联动,在行走的红色文化课堂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动。来自大学、中学、小学不同学段的师生代表与南浔区协和社会服务中心、南浔区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代表们一同重温红色记忆,共话时代使命。

“对标新时代新征程新要求,我们面向各族青少年的思政教育,不能仅停留在教室里、书本上,更应让学生在切身体验中实现理论认同、情感共鸣与行动自觉的有机统一,最终达成‘铸魂’与‘赋能’的双重目标。”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党委学工部副部长吴玲玲表示。

二是文化同浸润,助推“融合课堂”凝聚思想共识。南浔区各大中小学用好历史文化资源,结合各族青少年关注热点,将历史文化融入课堂,激发青少年学习热情。在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非遗里的中国展示馆,讲解员结合展馆内各省和自治区珍贵的历史照片、非物质文化遗产,向各大中小学学生深情讲述各族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繁荣富强奋斗的光辉历程,并开展射击、击鼓和各民族习俗体验等互动活动。

南浔区民族团结促进会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开展的猜灯谜、闹元宵的传统文化活动,在各族青少年学生中展现了以文化为桥,不断厚植民族团结精神根基的生动场景。以新居民学生居多的南浔区第二中学,则在2025年开学第一课中,由校长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专题讲话,强调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递民族团结之声,在充分展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的同时,教育引导各族青少年坚定文化自信,大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三是实践同赋能,助推“体验课堂”增进思想认同。聚焦南浔区大中小学校沉浸式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不断增强学生们的融入感、参与感和体验感。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场研学实践活动,将学习《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与“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相结合,让学生们在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亲身体验过程中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

在南浔红军长征追踪纪念馆,各族青少年切身体验革命奋斗的艰辛,在实践中感受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来之不易。把各族青少年的成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实践相结合,菱湖中学西藏班吉宗同学优秀实践入选全市“两山好少年”先进事迹。在第47个植树节当天,菱湖中学师生开展“种下石榴树,开出团结花”植树护绿行动,让石榴树在肥沃的土壤中扎根,让民族团结情在深厚的友谊中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