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余姚市民营经济助力各民族共同富裕

发布时间:2025-04-25 16:24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民宗委

信息来源:

分享:

2月17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在这一重要精神指引下,宁波市余姚市的民营企业家们不断探索实践,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推共同富裕贡献力量。

一、引领共富新征程

一是数字赋能。余姚市民族团结促进会会长、宁波中亿智能总经理刘建军,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发数字智能设备。通过专业化数字服务,带动传统产业实现“产业转型”与“数字赋能”比翼齐飞,为推动同心共富提供有力支撑。二是研发投入。余姚市大丰实业组建专业研发团队,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20%,研发投入占营收的10%以上,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舜宇集团在2024年研发投入达25.7亿元,占营业收入超8%,在全球拥有近4000件核心专利。相关企业持续的研发投入为同心共富事业奠定了坚实的产业根基。三是就业共富。余姚市民营企业吸纳就业人数约占总就业人口的80%,企业自身实现了飞跃的过程中,还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上众多企业的协同发展,创造了超过36万个就业岗位,其中来自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就业人口占比超20%。

二、拓宽共富新路径

一是同心茶园促交流。宁波黄金韵茶业科技有限公司与湖北省远安县、贵州省等多地区开展山海协作,充分挖掘当地资源优势,助力成龄茶树的平均亩产值可达12000元,累计创造产值达20亿元。二是产业合作促交往。在余姚市委统战部的倡导下,宁波志伦电子有限公司在昭觉县投资成立凉山州志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吸纳300余名脱贫劳动力就业,每年实现就业共富资金达1500万元。三是经济嵌入促交融。余姚市推动昭觉县三河村肉牛养殖“雁阵工程”项目,构建大户带中户、中户带个户的共富模式。组织开展消费帮扶活动,2024年促销四川省特色农产品6945万元。同时,开展劳务协作活动,实现四川籍就业共富人口25000人次,实现就业共富资金达18亿元。

三、构建共富新高度

一是年夜饭凝聚石榴籽。余姚市民族团结促进会副会长、灶福人间餐饮创始人李彩秋,连续13年为环卫工人筹备年夜饭。同时,社会各界为环卫工人捐赠围巾等日常保温用品,为环卫工人们发放爱心午餐15000份,送去了“互嵌式”社区的温暖和力量。二是新校舍绽放石榴红。宁波舜韵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国祥,向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掌雷小学捐赠了62万元援建新校舍。同时,公司与雷山县教育局签订每年捐赠20万元的协议,当地各民族提供更好的教育设施和教育资源。三是慈善行绵延石榴情。余姚市委统战部引领广大民营企业家发起“慈善行”系列活动。宁波市云雾塑业有限公司连续3年出资100万元,为深化各族青少年关爱帮扶工作提供资金支持。宁波递二家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为昭觉中学,捐助500件教学器材和1000余件崭新的羽绒服为山海相连的“互嵌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