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吴兴:文化赋能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5-04-14 14:27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民宗委

信息来源:

分享:

湖州吴兴区历史底蕴深厚,是著名的丝之源、茶之源、书画之源。近年来,湖州吴兴区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发挥文化在工作中联人、联谊、联心的独特作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2024年,该区成功承办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经验交流会。

一是以文铸魂,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新学期伊始,吴兴区环渚学校精心策划开展了“石榴花开第一课”主题活动。活动中,学校各族的学生齐聚一堂,带来了一曲《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精彩合唱。他们载歌载舞,用欢快的旋律和热情的舞姿,表达了各民族人民守望相助、携手共建美丽家园的美好愿望。“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校园作为启蒙教育的重要场所,有责任将各民族文化融入日常教育中,”该校副校长宋维表示,“未来,我们将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继续开展更多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为了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吴兴区委统战部联动教育局等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建强“吴兴区中、小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联合会”,通过设立“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开展民族文化体验式活动、举办“籽籽同心”家校共育讲座等方式,向学生、老师、家长展示各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的相互交流、融合,形成人人重视民族团结、人人争当民族团结模范的良好氛围,打造吴兴“新青年城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样板。

近年来,吴兴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利用统战成员单位宣讲资源,组建宣讲队伍,依托“吴兴同心大讲堂”“同路人宣讲团”“庭院板凳课堂”等载体,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层宣讲,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成果真正入耳入脑入心。

二是以文促融,奏响民族团结交融曲。去年8月,吴兴区委统战部组织了一场“湖柯石榴籽·团结一家亲”走亲行·趣吴兴主题活动,来自阿克苏柯坪的家庭与吴兴的家庭跨越4000多公里结对走亲。他们一同寻访江南丝绸小镇,品读“吴兴八景”,在行走中深入了解了吴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风土人情。此次活动不仅促进了丝路驼城与水墨江南的文化交流互鉴,更让两地结对家庭在彼此了解和增进认识中越走越亲,结下深厚的友谊。

为促进各族群众建立起更加深厚的情感和联系,当地统战部门积极整合各类统战文化资源,通过串联钱山漾文化交流中心、双源馆和《典籍里的中国》陈列馆等文化阵地,精心打造了西山漾丝绸文化、潞村江南文化、滨湖六村溇港文化等3条“石榴红”示范带。在此基础上,还积极开展“石榴籽”融情夏令营、“最美家庭”结对文化走亲等活动27场次,推动各族群众实现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交往交流。

不仅如此,吴兴区委统战部还以传统节庆类活动为纽带,推动各族群众广泛交往。截至目前,该区已连续八年举办民族文艺汇演,累计开展“迎春纳福”“浓情端午”“缘聚七夕”“新居民邻里节”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文艺活动超百场,约6.5万人参与其中。

三是以文增效,铺就民族团结共富路。“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刺绣,又称针绣,是一种绣针引线,在织物上刺缀运针,以绣迹构成纹样的古老手工艺。“我们的刺绣主要采用平针绣,这是潞村刺绣的一大特点。”绣娘吴阿姨介绍道。

在世界乡村旅游小镇绣娘工坊内,有一支绣娘队伍,其中年龄最小的50出头,最年长的71岁,她们以“手工刺绣+技艺传承+文创设计”为理念,一针一线制作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刺绣文创产品。2024年,该工坊带动绣娘人均增收1.5万元。

吴兴区委统战部积极探索“民族团结+就业”模式,推动民族团结与就业增收协同发展,通过组建区域间劳务协作联盟,联合人社等部门,定期赴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开展用工招聘活动,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依托绣娘工坊等平台载体,将非遗传承和传统手工艺纳入新居民“赋能课堂”,开展零门槛职业技能培训,培育特色产业工匠队伍,实现文化传承与就业增收双提升。

此外,吴兴还通过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拓宽共富路。在实施山海协作、东西协作、对口支援等重大工程中,该区组织企业家代表赴新疆阿克苏、吉林白山等协作地区和支援地区,开展资源链接、产业考察活动。截至目前,已开展“湖羊援疆”“湖蟹北养”等产业合作项目50余个,累计投入帮扶资金6000万元,为协作地区和支援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