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莲都:聚焦融合发展 赋能民族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02-19 08:44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民宗委

信息来源:

分享:

丽水市莲都区是丽水唯一市辖区,是我省民族工作重点县(市、区)之一。辖老竹畲族镇、丽新畲族乡2个民族乡镇、24个民族村。近年来,莲都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民族乡村共同发展、民族群众共同富裕摆在全区总盘子中统筹谋划,促进民族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凝心聚力画大画好民族乡村“共富”同心圆。

一、锚定“共富”目标,聚焦产业促发展

聚焦民族乡村产业发展,努力打造民族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民族乡村因地制宜,将生态、文化等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树典型,试点引领促共富。精心打造老竹-丽新、碧湖-大港头民族共同富裕团结进步精品带,创成省级民族乡村振兴试点2个、省级民族乡村共同富裕点4个。聚力民族村“双增收”,2024年莲都区50%的民族村经营性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抢机遇,盘活资源开新路。立足民族村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聚焦民族村精品农业、林下经济、文化创意等新产业、新业态培育,聚力“五畲”系列培育工程。充分激活民族文化的经济价值,努力做好“文化+”文章,建成城西民族文化创意街区一期,培育扶持畲凤、一默家、小可家、畲客等民族文化创意产业领军企业。兴产业,转型升级促增收。老竹镇通过打造千亩苔藓共生示范基地,创新“榧藓共生”“茶藓共生”“稻藓共生”等立体高效农作模式,采用“平台联建、地域联合、增收联创”的模式盘活了资源,并以“同心共富联建”模式打造了榧藓“石榴红”共富基地,全镇所辖全部行政村共同参与入股联建,每年为全镇12个村集体增收160万元以上。并依托东西岩4A级景区及民族文化资源,先后落地苔藓科普园、苔藓课堂项目,2024年接待游客1.5万余人,实现直接经济效益110.7万元。

二、保障“共富”要素,画好发展“同心圆”

问海借力促发展。用好山海协作、双百村结对帮扶等平台,积极争取资金促进民族乡村共同富裕,近五年来,民族乡镇、民族村问海借力资金累计达5500多万元。丽新畲族乡聚智畲乡品牌培育,与浙江省品牌建设促进会达成合作框架,构建生态产品品牌化建设工作机制,持续打响“畲乡茶礼”“三公主迎宾”等独具民族文化特色的活动品牌。联建同行齐共富。莲都区成立民族村“石榴红”同心共富联盟,24个民族村实行民族党建联建、共富产业联谋、民族文化联动、交融活动联办、多元治理联创、民生实事联抓,打通融合发展,实现“1+1>2”的共富效果。丽新畲族乡上塘畈、山村、咸宜等民族村打破固有发展边界,组成茶产业联盟,积极推广茶叶种植,组织茶农种植、管理技能培训,目前已种植茶叶面积达7000余亩,创建“中医农业”等生态耕作法,提高亩均效益,产值达350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300余户茶农增收致富。资金护航添动能。积极整合上级转移支付、本级预算资金等加快推动民族乡村发展,近5年累计投入民族项目资金6000万元,撬动农业、旅游等其它配套资金1.3亿元,有力保障民族重大项目工程60余个,推进丽新畲族乡咸宜民族村“石榴红”共富基地和联城街道坛峡、下林村畲族村光伏电站联建等项目建设。

三、助推“共富”蝶变,打造文旅融合金名片

绘就民族乡村壮美画卷。莲都以“千万工程”为引领,推动民族乡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常住人口仅1700人的堰头民族村,已建成民宿、农家乐30多家,年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年营业额超1000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打造民族特色精品村。以和美乡村建设等为主要抓手,坚持突出民族乡村民族民俗文化特色,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具有莲都辨识度的新时代美丽乡村。老竹畲族镇获评省级和美乡村示范镇,马村村成功创成省级未来乡村,堰头民族村、沙溪民族村被列入创建名单。民族村中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4个,建成A级以上景区村12个,省级善治示范村7个。奏响民族团结精神共富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打造“之江同心 浙丽石榴红”品牌为载体,推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搭建民族非遗文化的传承平台,举办丽水市民族乡镇篮球邀请赛、竹柳新桥“三月三”歌会活动、民族文化节、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活动,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老竹镇以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创建、省体育局结对帮扶为契机,以承办2024年浙江省乡村拔河邀请赛等为契机,厚植民族文化、擦亮民族品牌、深耕民族产业,走出了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道路,近五年来,该镇吸引旅游人数累计超485.3万人次,综合旅游收入达674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