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4 14:2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民宗委
信息来源:
近年来,东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强化品牌牵引、服务提升、宣传扩面,有形有感有效推进“和融圈”建设,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一、打造品牌矩阵,构建团结共融“新高地”
持续擦亮“一小时和融圈”工作品牌。一是优化建设布局。聚焦横店、北乡、城区民族工作“南优东拓西延”格局,择优选取“石榴红”家园、共富基地、主题公园、教育基地、展示馆等各类民族团结进步阵地19个,串点成面,发挥集群优势,全域打造民族团结“一小时和融圈”3条。进一步拓展“一园一馆”培育,嵌入式打造木雕博物馆、蔡希陶故居等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示馆和八婺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二是强化统筹合力。以民宗工作“4+1+X”联席会议机制为抓手,加强部门协同,“市、街道、社区、网格”四级联动发力、一体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双创”工作,制定东阳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工作方案,明确22个创建项目63项细则内容。三是深化“校园共融”建设。由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牵头,组建联盟单位14家,合力推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金种子”培育,两年来举办专题巡回宣讲、“中华民族发展史”思政讲座等活动15场。
二、优化服务质效,探索社区互嵌“新局面”
提升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一是规范社区基础提升。十里头社区先行先试,创新打造“1315”互嵌式社区(即开通一条咨询热线,搭建“石榴红”工作室、心灵驿站和家道书院三个平台,成立一家爱心商圈联盟,打造巾帼、物业、“石榴红”、银龄护航和七彩童年五支志愿队伍),推动“石榴红”家园提档升级。二是完善城市社区多元管理。持续完善“五社联动”机制,30个城市社区完成统战(民宗)社工配备,引入同悦等社会组织服务模式,建立需求、措施、责任、时限“四张清单”,为各族群众提供政策宣传、教育培训、邻里议事、事务协商、资源共享“五位一体”的点对点融合服务。三是畅通社区共建共治。充实优秀企业家、退休司法干部、民促会、乡村能人等力量储备,涌现吕忠民“老娘舅”、花姐等一批金牌调解员,协调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调解,维护各民族同胞合法权益,推动形成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建共治的融合氛围。
三、凝聚“三交”共识,深化宣传教育“新举措”
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教常态化机制。一是释放宣讲成效。围绕“两个共同”目标,发挥“之江同心·石榴红”宣讲团资源优势,全方位、多维度宣讲党的政策和民族团结故事,持续扩大民族团结“一小时和融圈”辐射面。红军长征博览城发挥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实践育人功能,在纪念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之际,采取主题讲座、长征研学、营地教育等宣讲形式,2024年累计接待研学、旅游、团建等各族团队超8万人次。二是文旅为媒促融。擦亮“木雕之都、影视名城”金名片,高质量承办浙江省推进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活动启动暨“之江同心·石榴红”铸牢共同体意识红色旅游路线推介活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影、学、游、购”等产业发展,增进各族群众“五个认同”。三是加强活动组织。结合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契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和民族团结普法宣传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进“石榴红”阵地。丰富活动载体,持续开展“籽籽同心促共融·共庆华诞启新程”“我在柯柯牙有棵树”“万里暖羊 新疆年货—金温一家亲”等活动,积极营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