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9 11:0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民宗委
信息来源:
为推进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提质减量、规范管理工作,确保全区民间信仰领域平安和谐稳定,越城区委统战部(区民宗局)紧紧围绕“因地制宜、疏堵结合、分类指导、规范管理”的总要求,牢牢把握推进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提质减量、规范管理”这一主题主线和根本任务,充分借鉴运用以往优秀管理经验,结合越城民间信仰工作实际,推动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管理的提质减量工作有序推进,推动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不断提升,推动民间信仰领域区域治理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
一、突出科学布局,在提质减量上筑牢根基。
科学布局是工作的首要一步。一是摸清底数,立档建库。核查原基础数据,开展全区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新一轮全覆盖、地毯式摸底工作,进一步理清场所定位、功能价值、社会影响等基本情况,建立“一场所一档案”立体画像,进行动态监管。经统计,全区共有民间信仰场所339处,目前已登记场所184处,未登记场所155处,场所内含有文保点和非遗项目的有20处。二是规划引领,前瞻布局。充分利用好重点工程规划建设、城中村改造等契机,对全区13个镇(街道)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展开踏勘走访、信息调研、规划编制工作,采取“保留一批、合并一批、改用一批、取缔一批”等办法提升综合整治能力,对群众基础差、存在违法及安全隐患的场所根据规划依法依规进行关停、注销,分时段有序减少全区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存量。探索实施“多庙合一、集中安置”的工作方法,并对保留或合并的场所进行整修,使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的建筑风格与城市环境相融合。三是整治乱象,严控违建。对利用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和民间信仰活动进行违法违规活动的,由有关部门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区委统战部(区民宗局)和各镇(街道)对违反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管理组织,应进行批评教育并责令整改,情节严重和逾期不整改的应撤销该场所备案;擅自迁建、新建、扩建、重建以及改建民间信仰场所的,由属地镇(街道)牵头,及时予以制止和拆除,并依法追究相关当事人责任,严控新增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坚决依法打击利用民间信仰从事封建迷信、招摇撞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及披着民间信仰外衣的邪教活动。对利用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和民间信仰活动宣传极端思想、散布邪教内容、境外势力插手干预的,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打击和取缔,注销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备案,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突出机制优化,在规范管理上破解难题。
机制优化是工作的关键一步。一是抓机制健全。坚持民间信仰事务属地管理原则,在系统构建民间信仰工作“牵头在区级、主体在镇街、落实到村居、规范到场所”的工作体系基础上,进一步把责任落实到村(社区)、压实到场所。借鉴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有效做法,在重点民间信仰活动场所中积极落实“三人驻堂”小组,探索实施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属地村(社区)两委会成员联系责任制,细化责任清单、工作清单,推动民间信仰事务管理工作责任落实到底。探索建立民间信仰基层网格“瞭望哨”体系,充分发挥镇(街道)、村(社区)“三人驻堂”成员、平安巡查员等在民间信仰领域不稳定因素排查方面的“排头兵”作用,建好哨所、用好哨兵、吹好哨声,齐抓共管、紧密衔接、行动一致。二是抓创建牵引。在全区部署开展高水平推进“规范化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创建工作,各镇(街道)确定1-2个场所开展创建活动、打造管理样板。参照“平安宗教活动场所”创建“1+9”指标体系,坚持平安理念、坚持中国化方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强基导向、坚持法治思维,在创建过程中加强督查指导,强化考核评价,适时命名表扬,全域提升民间信仰工作社会化、法治化、专业化水平。三是抓形象提升。重点围绕民间信仰活动场所人员管理、制度建设和整体形象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升一批场所,开展以“美化、优化、净化”为主要内容的“三化”行动。开展“美化”行动,以环境为本、符合实际,生态为纲、各具特色,信仰为核、完善布局,造美为策、融合发展为整改原则,实现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环境整体改善、提档升级;开展“优化”行动,指导民间信仰活动场所进一步完善组织、财务、资产、治安、环境、消防、文物保护、卫生防疫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度,落实依规办事,加强民主管理;开展“净化”行动,宣传和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相关政策法规,依法保护正常的民间信仰活动,维护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的合法权益,制止非法民间信仰活动,教育引导信众,反对陋习,杜绝和防范极端思想、邪教及封建迷信,对各类非法活动进行监管和严打。
三、突出价值重塑,在守正创新上走向纵深。
一是挖掘文化内涵。依托“一庙一故事”深入挖掘越城区民间信仰中的治水文化、酒仙文化、孝德文化,进一步排摸民间信仰活动场所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活动、传说故事、文物以及供奉神祇历史文化内涵,以便在综合整治过程中对民间信仰活动场所进行分类安置。同时,在故事中突出“和、善、忠、义、孝、廉、仁、信、礼、智”等文化主题,丰富人物义举、事迹故事内容,对场所故事进行整编和重塑,整编成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富含哲理、向上向善又切实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故事。二是搭建传承载体。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古城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抓手。会同宣传、文旅等部门,依托诸如山阴城隍庙会等文旅融合发展成果,通过庙会节庆、非遗文创市集、古城青年创客市集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唤醒古城历史记忆,展示古城民俗文化。坚守阵地、加强引导,深化举办浙江省“民间民俗·多彩浙江”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之“酒仙会市祈丰年·黄酒文化传天下”酒仙会市活动,深度融合民俗文化与黄酒文化,推陈出新,打造可听、可看、有品、有味的“酒仙会市”新形象、新气象。开启“黄酒产业+文旅+美好生活”模式的全新探索与实践,为延续了数百年的“酒仙会市”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进一步挖掘民间信仰中的优秀文化,打响更多优秀民俗文化品牌,进一步引导民间信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促进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讲好民间信仰“越城好故事”,唱出民间信仰“越城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