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8-01 09:0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民宗委
信息来源:
近年来,海盐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抓好青少年这个关键,深入推进“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大力促进各族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目前以梯队模式先后培育5家省级民族团结进步重点培育单位、1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壮族姑娘农宇晴获评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维吾尔族青年阿卜来提·杰力力荣获“浙江好人”“嘉兴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海盐县十大杰出青年”。
一是实施“思想铸魂”行动,推进“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进校园。在民族学生相对较多的镇(街道),海盐县重点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校园的创建,其中海盐县横港小学被评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重点培育单位。该校打造融入民族特色的“学校历史展示厅”“民族知识长廊”“民族团结展览室”等,开展“一班一品”民族特色活动,将民族特色融入班级文化中,积极创建“同心筑梦”德育品牌,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切入点,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论文撰写、课题研究等教科研活动,扎实提高教师民族团结教育的专业能力。
“我们学校一直以来重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建立了‘同心筑梦’德育品牌,我们利用班会课,开展民族团结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民族知识,利用美术课和拓展课,开设民族团结专题课,进行民族服饰、人物、建筑等绘画教学,结合学校体育特色,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体育课堂,使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了解更多的民族体育项目。”横港小学的郭燕红老师说。
二是实施“石榴红创建”行动,推进“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融社区。海盐深化“盐途石榴红”品牌建设,推动基层村、社区结合实际建设“石榴红”家园、共富基地、工作室、志愿服务队和宣讲团等。在省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重点培育单位的望海街道新兴社区和沈荡镇的永庆村,一到暑假,新兴社区的融情夏令营和永庆村同心营就会如期开营,各校学生齐聚一堂,开展主题研学、手工制作、阅读沙龙、才艺展示等多方面活动,各族孩子在夏令营里手拉手、心连心,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海盐县永庆村还成立嘉兴市首支以民族群众为主体的志愿者服务队——“小镇同心”各族志愿服务队,重点开展各族困境儿童志愿帮扶。创新建立“党员妈妈”工作室,为永庆村辖区内的各族儿童提供帮助。这些“党员妈妈”及时了解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以及思想情况,并给予必要的帮助,近两年,帮助各族儿童圆梦微心愿32个。
三是实施“对口帮扶”行动,推进“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拓范围。2024年5月,海盐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与景宁县第一实验小学再次以云端为纽带,进行同步课堂线上教学活动,为两地学生搭建起一座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桥梁。当天,海盐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教师给两地的孩子带来英语、语文、音乐三堂课,让各族学生在视频交流中拉近彼此的距离。
据悉,2022年开始,海盐县与景宁畲族自治县组建跨地区教共体结对学校4对8所,其中,海盐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与景宁第一实验小学组建为结对学校,两校先后在精品课程共享、基地资源共用、信息技术互通等方面,共同推进“山海协作”教育新篇章。
海盐县作为全国首批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积极发挥“优学在盐”教育品牌向民族地区辐射。分别与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贵州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新疆阿克苏沙雅县、四川屏山县开展教育对口帮扶活动。在“互联网+义务教育”领域方面,海盐县深入推进信息化助推民族地区学校智慧教育发展的新模式,2023年以来,全县19所学校与四地受援学校共开展远程互动209次,完成远程“同步课堂”118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