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柳城:一个30年前的约定 续写了民族乡村农文旅发展新篇

发布时间:2024-07-11 17:23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民宗委

信息来源:

分享:

柳城畲族镇地处武义县南部,与丽水市接壤,常住人口3万余人,其中畲族人口占12%,是浙江省18个民族乡镇中规模最大的民族镇。近年来,柳城畲族镇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做足“三月三”文章,充分展现民族文化魅力,不断赋能农文旅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2023年,柳城畲族镇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900余万元,旅游综合总收入破1亿元,富民增收经验做法在全省民族乡村百村论坛作典型发言。

一场节庆激活畲乡文旅细胞。1994年,丽水、金华两地三县市(区)毗邻的柳城、老竹、丽新、板桥4个畲族乡镇共同研究决定,举办首届三月三畲歌会,并每年轮流举办一次。截至目前,已连续举办30届。今年4月9日,“竹柳新桥”第30届“三月三”畲族歌会在柳城畲族镇举办,畲族婚嫁表演、民族团结运动会、山哈大席、畲乡社戏等活动精彩纷呈,民族风情浓郁,吸引了近8万余名游客前来体验,相关报道登上了CCTV-17农业农村频道、浙江新闻联播、金华新闻联播等中央、省、市等主流媒体。正所谓文化搭台、旅游唱戏,柳城畲族镇坚持将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一是打破行政区划,串联民族特色游线。发布了“竹柳新桥”共富特色旅游线路,将四个乡镇的旅游景点串点成线,抱团推介,形成了强大的合力。二是挖掘小吃文化,打造特色美食街区。投资400余万元对县后老街进行了修复,将散落在各地的宣平小吃进行了归集,打造了宣平小吃一条街,给108种宣平小吃安了家。活动当天,宣平小吃街游客量达12000余人次,销售额破20万元,实现了“开街”即“爆街”。三是实施乡村运营,激活畲寨潜力。开展“客源引流合作”计划,对车门、江下2个畲族村寨实施乡村运营,创新“企村农”合作共营模式,对村集体闲置资产以及民宿进行整体打包招商,不仅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同时也解决了民宿业主的后顾之忧。今年以来,来自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地区的游客络绎不绝,2个村共引流28000余人次。

一群乡贤聚力畲乡产业发展。每年临近“三月三”,柳城畲族镇都会向在全国各地的乡贤发出邀请函,邀请乡贤回乡参加“三月三畲歌会”,一方面表达对乡贤的关心之情,另一方面邀请乡贤共商发展大计。多年来,柳城畲族镇以乡贤会为纽带,招引了数十位乡贤回乡投资兴业,促成合作项目22个,总投资额达1.5亿元。如车门村吸引畲乡青年蓝有明回乡创业,创办了浙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打造“浙星”红茶品牌,并组织畲农成立武义车门春茶叶专业合作社,打造了“龙头企业+村集体+村民”合作共营模式,年销售红茶150余吨,产值1200万元,累计为社员发放分红款150多万元,实现了“一片叶子成就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武义是“中国超市之乡”,在全国有10000多家超市,年销售额达60亿元。为反哺家乡,武义县超市经济发展促进会会长张建平投资1亿元创办了宣森豆腐产业园,日加工大豆5吨,年产值达5000万元,每年带动周边村集体经济增收达20万元,并通过搭乘全国超市网络,将家乡的鲜豆腐、油豆腐、豆腐丸等豆制品销往全国各地,打响了家乡的豆腐品牌。2020年,海归学子王胡傲子承父业,接手了600余亩宣莲产业,积极探索荷花种植技术、鲜切荷花冷链保鲜技术及电商营销模式,每年光售卖鲜切荷花年就达200余万元,同时带动了百余名畲民就业。

一批项目助推乡村振兴。近年来,柳城畲族镇以“千万工程”为牵引,积极整合少数民族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资金1200余万元,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三大行动”。一是实施畲族村寨“提标行动”,投资200余万元对江下村进行提档升级,新建游步道、荷花观景平台、畲族彩绘等项目,完成了金山尖、青坑、车门等7个畲族村的美丽乡村建设,为畲民打造了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家园。二是实施畲族村寨“造血行动”。投资400余万元,实施荷丰村农光互补、郑迴村羊肚菌基地、周处村高端水果基地、车门村共享民宿等12个共富项目建设,每年预计为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三是实施畲族村寨“畲红行动”。以“畲乡主播”“畲乡CEO”队伍建设为抓手,借助“好畲匠”培育工程、畲乡大讲堂,开设抖音直播、小红书软文撰写、微信公众号编辑等各类自媒体营销培训课20余场,推动直播经济、网红经济发展,扩大知名度。在今年的“竹柳新桥”第30届“三月三”歌会上,抖音网红“楚过寒”、非遗传承人蓝晓燕、直播达人朱淑贞等一批热心畲族文化传播、以直播拓宽畲乡多元致富路的“畲乡金牌主播”获表彰,为柳城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