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普陀区“三共”促“三有”打造“山海同泽石榴红”共融社会品牌

发布时间:2024-06-06 10:3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民宗委

信息来源:

分享:

近年来,舟山市普陀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按照“社会互嵌共进、文化互嵌促认同、经济互嵌促共富”的互嵌式民族团结进步共建工作思路,不断创造和丰富各民族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着力打造具有普陀特色的“山海同泽石榴红”共融社会品牌,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一、文化共融,促进各民族思想认同有效

2024年新年伊始,一场以“民族一家亲、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普陀区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新年年会活动在普陀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火热进行。朝鲜族方巾舞、土家族摆手舞、苗族木鼓舞……身着民族特色服装的表演者,用自己擅长的节向现场观众展示独特风情和传统文化。“每年我们都会组织各族群众欢聚一堂,这既是一次民族传统的现场展示,也是一次共话和谐、相融相亲的难得机会。”普陀区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在蚂蚁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体会“艰苦创业、敢啃骨头、勇争一流”的蚂蚁岛精神;在茅洋革命历史纪念馆,感受战争年代共产党人不畏艰险、奋发进取的革命情怀;在东极历史文化博物馆,欣赏非遗渔民画工艺中呈现的人民智慧与创造力……除了举办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普陀区委统战部还充分发挥阵地优势,通过教育基地、精品展馆、文化礼堂等打造家门口的“文化圈”,用文化认同搭建起民族认同的根脉,描绘出各族群众和谐相融的幸福底色,凝聚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认识,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向心力。

去年以来,普陀区不断拓展工作思路,丰富工作内涵,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精心打造“浙里石榴红”家园,形成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展示、各民族交往交流活动开展、志愿服务与矛盾调解为一体的多功能平台。依托该平台,普陀区组建“普陀石榴红”共富宣讲团、志愿服务队,开展各类宣传、培训、志愿服务活动10余场,惠及各族群众300余人,有效延伸了民促会挖掘和培养各民族人才的触角,提升了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

二、就业共谋,促进各民族共同富裕有形

近年来,普陀区注重发挥海洋产业优势,鼓励修造船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为各民族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和发展机会。仅以舟山中远海运重工为例,企业每年可提供就业岗位近8000个,职工人均年收入达到13万元左右。同时,积极发挥“石榴红”共富基地、大学生创业文化园等平台的产业孵化功能,对在普陀创业的各族群众给予一定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  同时,通过有效依托社区成校,实行“订单 +派餐”机制,根据职业和岗位需要求,为辖区内各族群众和外来务工人员开设创业指导、电工烹饪等技能培训,推送岗位招聘信息。2023年累计组织开展各类技能培训100多场,有效提升各族群众职业技能,拓展就业途径。

“非常有幸能加入舟山中远海运重工这个大家庭,和一群充满激情和创造力的大学生聚在一起为梦想而奋斗。感谢企业给我们提供的机会和平台,让我们有信心舞出自己的一方天地。”这是去年刚刚大学学毕业的的新疆籍女青年古丽巴努·阿不都木斯的真挚表达。作为省级民族团结进行重点培育单位,舟山中远海运重工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各民族员工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三、服务共享,促进各民族深度交流有感

在省级民族团结进步重点培育单位——东港街道中昌社区,每天中午,社区幸福食堂的老年食客络绎不绝。老人们坐在餐桌前,一边享用着可口的饭菜,一边开心话家常。价廉物美的菜色和宽敞舒适的就餐环境让老人们赞不绝口。此外,中昌社区还打造了少儿“树洞”,专门为儿童表达内心声音提供交流平台,常态化开设唱歌、朗诵、心理咨询等体验活动。“我们始终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着力于构建老幼共融、全龄共乐、多元共生的互嵌式社区理想图景,重点打造”一老一小“特色化服务。”中昌社区负责人介绍道 。

普陀区围绕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和服务居民“最后一公里”问题,持续引领社区服务创新,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提质增效。通过建设“一站式”服务中心,营造审批流程优、审批服务好、审批成本低、审批效率高的政务服务环境,让各族群众“只进一扇门,只跑一趟路”。同时,大力推进社会资源互惠共享,建立动态贫困居民台账,依托“石榴红”志愿服务队定期走访入户,精准掌握基本情况,让各族群众应享尽享党的惠民救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