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柯桥区坚持“四个聚焦”推进宗教中国化走深走实

发布时间:2024-06-11 14:5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民宗委

信息来源:

分享:

近年来,绍兴市柯桥区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结合柯桥实际,深入做好“导”字文章,注重管理与服务并重,硬件与软件同抓,不断创新载体,推进宗教中国化走深走实。

一、聚焦政治认同,引领宗教界高举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旗帜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宗教界广泛开展“三爱”“五史”主题教育活动。一是推进场所“五进”工作。结合宗教场所标准化管理工作,高水平推进“五进”工作全覆盖。部署全区宗教场所在国庆、元旦、春节和国家宪法日等重要节日、纪念日举行升国旗仪式。二是深入开展红色教育“五百行动”。举办“我爱祖国·五教同行”文艺汇演,以“之江同行·正言正行”为主题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红色讲堂、“我看浙江新发展”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种活动,2023年共组织开展20场次,590余人参与。三是利用阵地优势赓续红色传统。组织全区教职人员参观区党外人士之家并向他们讲授《历史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利用石佛寺“省级红色教育基地”,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在宗教界宣传讨论石佛寺中共绍兴第一个独立支部斗争事迹。利用区石榴红家园阵地进行宣传教育,增强宗教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宗教中国化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使宗教界和广大信众感情贴近党、思想上认同党、行动上紧跟党,夯实了推进宗教中国化思想基础。

二、聚焦文化润教,引导宗教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引导宗教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自觉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一是加强引导教义阐述。承办省、市佛教巡讲团巡讲活动,定期举办基督教神学思想研讨、新“卧尔兹”巡讲、汉传佛教讲经交流等活动。深入挖掘宗教经典、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作出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契合、同中华优秀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相融合的阐释,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并将其融入讲经讲道中,促进信教群众对中华民族的心理认同。二是持续推进文化浸润。龙华寺启明书舍、平阳寺平阳书院,对信众和游客免费开放,2个书院自开放以来已接待读者5000余人次。邀请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魏道儒学者等专家开展文化讲座。举办“佛教中国化与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第六届旭日国际佛学菁英班”,来自海内外36所高校的博士生、博士后等近60位同学参加学术交流。连续举办五届会稽山论坛·文化中国讲坛,多位文化大家、知名学者登坛开讲,讲好中国文化故事。开展慈善书画艺术交流活动并举办“翰墨礼赞、心系祖国”“翰墨迎亚运”等主题书画展。三是加强人才教育培养。建成省级佛教中国化实践基地和佛教中国化展馆,加强高层次“双通”人才的教育培养。不断增进宗教界文化认同,夯实了推进宗教中国化的文化基础。

三、聚焦法治建设,引导宗教界提升法治意识

“高站位、全领域、创新性”三个方面开展宗教领域普法工作,全面推进宗教法治建设。一是高站位开展普法工作。按照以宪法为主的“1+X”普法模式,深入实施以宪法为主题的“十百千万”普法工程,把宗教政策法规作为全民普法工作重点内容,铸牢国大于教、国法大于教法、教民首先是公民的普遍认知。二是全领域开展普法工作。在85处宗教场所和3个穆斯林礼拜点开设普法宣传专栏(橱窗)。广泛利用电子屏、宣传栏、横幅标语等结合国家宪法日、国家安全教育日、全民科普日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现场普法宣传。引导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依法开展宗教活动。三是创新性开展普法工作。在普法宣传和培训的的基础上,利用场所墙面绘制普法墙、引导牌普及法律小知识创新普法手段,用教义阐释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普法途径,采取学法资料上门、律师讲座上门创新普法方式,确保普法深入并取得实效。目前,全区有1个场所成功创建为省级宗教普法示范点,6个场所成功创建为省级宗教普法示范基地,夯实了推进宗教中国化的法制基础。

四、聚焦社会服务,引导宗教界发挥积极作用

鼓励宗教界发扬宗教积极的一面,引导宗教界主动服从社会管理,落实省市有关宗教领域安全生产项行动部署,扎实推进“除险保安”工作。鼓励宗教界发扬“慈悲济世”“作光作盐”的优良传统,开展“宗教场所结对帮扶困难群众”“宗教慈善周”“书画作品爱心义拍”“培蕾行动”、敬老和助学等活动,勇于承担社会责任。2023年,全区宗教界参与社会救助、敬老、助学、助残、结对帮扶少数民族困难户、抗震救灾等服务社会活动累计捐款捐物244万元,得到了群众好评,树立了柯桥宗教良好形象,夯实了推进宗教中国化的社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