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5-24 08:4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民宗委
信息来源:
近年来,宁波市江北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始终把人才作为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之基,凝心聚力打造各民族融合发展“零距离”示范工程,充分展现全区民族工作创新破难、改革破题、开放破局的新气象。
一、落实“五个过硬”,为淬炼高素质民宗干部“引航向”。一是探索实施民宗干部“青蓝接力”工程。聚焦“传、帮、带、教”工作法,打造“沉浸式”练兵场。近年来,全区民族工作领域培育区管干部4名,配备专职统战委员3名,其中博士1名。二是探索深化民宗队伍“依事见人”体系。以全区综合考核体系建设为契机,在“四带头六纳入”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将贯彻落实民族宗教政策与基层党建、文明村社创建等评先评优挂钩。三是探索实施民宗干部“九严九防”机制。以“政治忠诚”为第一标准,健全更加完善的激励机制,推动考核结果与选拔任用、职级晋升等挂钩,深化容错纠错机制。
二、瞄定“共同富裕”,为服务民族地区企业家“搭平台”。 一是优化“营商环境”,搭建“劳务协作”平台。以“北岸石榴红·就业行动”为抓手,推出东西部劳务协作“春风行动 乐业江北”专场招聘,赴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开展跨省招聘,把工作触角延伸到村(社),由“劳务专员”送岗到家。二是坚持“数字赋能”,建设“灵活就业”平台。利用信息平台技术优势打造灵活用工线上服务平台,为来自山区26县的年轻蓝领提供网约送餐员、仓储管理员、网约车司机等岗位。五年来,累计提供就业岗位服务4529次,创造劳动价值收入超过1.1亿元。三是强化标杆引领,开辟“同心共富”平台。依托全区10余家头部直播企业和100多名带货“网红主播”,推动农村地区将“富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为“富裕新动力”。
三、聚焦“互惠共赢”,为锻造高素质劳动者队伍“铸阶梯”。一是以“校地合作”汇聚创新型劳动者队伍。创新性导入非遗文化资源,与宁波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等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投入220万元打造“梅满·共富工坊”,围绕“一社一品”形成“研产销一体化”共富服务平台,社区人均增收超3000元。二是以“技术赋能”汇聚技能型劳动者队伍。努力探索新时代技能型共富工坊,联合宁波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定向招收凉山劳动者,开设装载机、挖掘机双机操作工培训班,切实提升技能水平及内在生动力。三是以“示范引领”汇聚知识型劳动者队伍。升级打造对口协作“石榴红流水线”,宁波恒帅股份公司连续十年定向招收四川大凉山员工600余人,逐步构建互嵌式融居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