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元:“石榴红+”打造浙闽边民族工作示范窗口

发布时间:2024-05-17 09:1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民宗委

信息来源:

分享:

近年来,庆元县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深化“之江同心·石榴红”品牌培育,以“石榴红+”推进党建联建,助力民族共富,深化示范创建,着力打造浙闽边民族工作示范窗口。

一、“石榴红+党建联建”:共建各民族精神富有家园。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引导各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业(园区)等积极创建石榴红家园、工作室、志愿服务队等,探索党建联建新模式,成立全县石榴红联合党支部,组织党员群众深入学习党的民族政策法规,广泛开展学党史、走红军路等红色教育活动,每年举办各类宣讲、教育活动50多场,不断增进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二是注重民生服务。指导石榴红组织建立健全“微组织、微窗口、微热线、微平台”等“四微”服务机制,深入走访外来群众,为外来群众提供就学、就医、就业培训、法律咨询等暖心服务。一年来,共为外来群众提供法律政策咨询100余人次,免费健康体检200余人次,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20多个,让外来群众更好融入城市生活。三是发挥积极作用。引导各族群众积极加入石榴红家园等,广泛开展“结对子”“手拉手”“一家亲”等联络联谊和民族文化活动,不断增强石榴红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组织各族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广泛开展矛盾调解、扶贫帮困、助老助残等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各族群众发挥自身作用,积极服务社会,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二、“石榴红+共富联营”:共谋各民族物质富裕之路。一是成立“共富”联盟。在全县6个民族村建立“石榴红”“共富”联盟,健全“民族党建联建、交流活动联办、民族文化联动、共富工坊联营、共富产业联谋”等五项工作制度;成立“共富”宣讲团,坚持每两个月举办一期民族村“共富”论坛,为民族村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等把脉问诊、建言献策。 二是建立“共富”基地。采取集体资产入股、结对单位入股、乡贤入股、山海协作资金整合等形式,投资入股光伏、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项目,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民族村群众增收致富。建立方格菌博园、芸耕直播、桥头堡等共富基地,帮助全县6个民族村推销农产品,每年销售额600多万元,帮助民族村群众增收200多万元。三是谋划“共富”产业。定期召开工作交流会,分享民族工作先进经验,引导民族乡村结合实际,在信息、资金、项目等方面实现互通共享,资源互补,产业共谋。如蔡段村积极发展文创、美妆产业,不仅促进了该村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而且极大带动了周边民族村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2023年,全县6个民族村中有5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过50万元。

三、“石榴红+示范联创”:共绘民族团结进步“和美画卷”。一是探索跨区共建。与福建省松溪、罗源、华安、寿宁等四县联合开展“民族乡村共建、民族工作共治、民族交往共融、富裕成果共享”“四共”创建活动,探索深化“山海协作”新模式,依托各县石榴红共富基地、共富工坊等,为区域内民族村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服务,帮助农民推销农产品等,打造山海共“富”新样板。二是深化东西协作。推进东西部对口帮扶工作,组织黄田镇东西民族村桥头堡强村公司与四川省叙永县白腊苗族乡结对,广泛开展助学帮困、产业帮扶、就业岗位推荐等活动,如为民族地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咨询、组织富余劳动力到庆元务工等,促进两地各族群众共同奔富。三是促进交流交融。深入推进“三项计划”,与西部地区各中小学校广泛开展“云上课堂”“鸿雁传书情”“百万图书进新疆”等活动;设立浙闽边民族文化交流艺术节,联合举办畲乡春晚、三月三等民族文化活动;深化跨区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深入浙闽边地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帮助边界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维护边界群众合法权益,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