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海曙区“三力”齐发 加强宗教工作“三支队伍”建设

发布时间:2024-05-16 08:54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民宗委

信息来源:

分享:

近年来,宁波市海曙区民宗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确保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三力”齐发,持续推动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管理、社会协同、宗教自律的宗教事务治理格局。

一、修炼自身内力,加强党政干部队伍培养

一是充实干部队伍。2023年,区民宗局新增专职副局长和普通干部各1人。镇(乡)街道强化“四人驻场所联络小组”作用,明确村(社区)宗教工作的负责人和网格员的职责,强化基层基础。联合公安、综合行政执法、消防等部门,进一步推动宗教领域“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能力。二是指导理论和方针政策学习。每年组织全区宗教干部进行集中培训,印发《宗教工作应知应会》等手册,指导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宗教知识。结合新修订的《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最新解读,干部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三是坚持“导”的思想。注重培养干部队伍“导”的能力,提升善于做信教群众工作的技巧。结合会议、检查、调研、演练及各类活动,积极引导宗教教职人员推进宗教中国化实践,激发宗教界人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集士港镇统战干事孙能军获评浙江省宗教工作先进工作者。

二、凝聚团结合力,加强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培养

一是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切实推进宗教界红色教育走深走实,不断增强“五个认同”。组织佛教界赴湖南开展“之江同心·正信正行”红色主题教育实践及中国化研学活动,组织基督教界赴舟山、延安等地开展中国化考察学习活动。组织宗教界人士开展“我看海曙新发展活动”,探寻宁波千年发展脉络。指导天王寺落成红色史迹展厅,获评市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阵地。二是优化选育梯次更替。通过内培外引相结合、进退有据抓规范、加强监督有保障、有序交接保稳定四项举措,先后选任12名佛教场所主要教职,占全区40家佛教场所的30%,树立了良好的选任用人导向,形成了场所主要教职有序更替机制。顺利完成区基督教“两会”完成换届工作,推荐考察14人次担任省、市宗教团体常委以上职务。三是深化教育培训成效。围绕宗教中国化、场所规范管理等主题,以思想政治、政策法规、安全生产等为重要内容,每年开展全区宗教界人士培训班,全区所有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和宗教界人士代表均参加培训,并用以指导实践。计划于2024年针对年轻教职人员开展集中培训,提升年轻人才在宗教界队伍中的骨干作用,合理优化队伍年龄结构。

三、激发创新潜力,加强宗教学研究队伍培养

一是选树人才典型。完成佛教、基督教第一批教职人员轮训,持续推动轮训全覆盖。支持12名教职人员考取各类宗教院校,清真寺教职人员丁忠仆被评为省级宗教界金牌讲师,吉祥禅寺慧清法师获评2023年浙江省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三等奖,4名佛教场所负责人被评为宁波市佛教场所道风建设先进个人。二是开展理论研讨。启动“之江问道·它山论见”系列讲经讲道交流活动。指导佛教开展宗教讲经交流活动、基督教开展中国化讲道培训,指导清真寺开展“讲经说法月”,指导观宗讲寺、接待讲寺等场所开办中国化宗教及文化讲学班,形成佛伊天基四教同行,团体、镇乡、场所三级联办的“它山论见”中国化讲培体系。三是编制讲道范本。将编制基督教中国化讲道范本作为重点任务,从区民宗局到区基督教两会和部分教职人员,均参与动笔撰写或审核把关等工作,促进了学习与思考。共征集到讲道文本30余篇,形成讲道文集,提供了基本参照和范本课件,充分结合了基本教义和时代主题,更好地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