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04 19:22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民宗委
信息来源:
绍兴市越城区是绍兴市中心城区,现有少数民族常住人口5.2万人(户籍人口5179人、流动人口4.7万人),覆盖回族、壮族、苗族、土家族等50个民族成分。近年来,在各级民宗部门的关心指导下,越城区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决贯彻上级有关会议精神和工作部署,持续深耕民族团结进步和“石榴红”五百工程品牌“双创建”,有形有感有效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主要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坚持党建引领,统筹布局,促使创建工作“有形”
一是绘制创建“全景图”。按照省、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和“之江同心·石榴红”五百工程要求,谋划实施越城区“3+1”创建行动。“3”即以3年为一个大周期,制定发布《越城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三年行动计划》,统筹布局全区未来三年创建工作思路。“1”即每年年初出台《关于在全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通知》,根据全区创建类别分布情况和各镇街特色亮点,确定各镇街全年创建任务。 二是用好考核“指挥棒”。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之江同心·石榴红”五百工程创建任务列入区对镇街的年度党建考核工作清单,贯穿全年多次走访指导创建单位,年底根据各镇街创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价赋分。三是注入奖补“助推剂”。每年年初,将创建工作补助经费列入部门预算,年底按照组建专班、召开会议、实地考察、综合评价等四个程序进行评审,对创建成绩突出的单位按以奖代补方式予以通报奖励,调动创建单位积极性。
二、坚持示范引领,制定清单,促使创建工作“有感”
一是打造示范“领头雁”。综合运用经验交流会、业务培训会等方式,互观互检、考察学习等举措,总结推广成功经验,着力形成“典型示范、辐射带动、纵深发展”的良好局面。截至2023年10月,成功打造了塔山街道办事处、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绍兴市群英小学、绍兴市龙华寺、越城区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等各类型创建样板,实现全区17个镇街全覆盖,其中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家、省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重点培育单位7家,市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重点培育单位11家。二是搭建共享“连心桥”。民宗部门做好牵线人,为创建单位牵线搭桥,鼓励与拥有较多资源的学校、社团、企业等开展跨类别、跨区域共建,共享资源、互补优势,丰富创建工作的形式与载体。三是制作个性“建议书”。为解决部分创建单位创建负责人变化频繁、创建无从下手等问题,为部分重点培育单位拟定“1+3+X”创建建议清单,将全年民族工作重点贯彻其中,“1”即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工作主线;“3”即筛选三项必做工作,如开展一场主题宣讲、组织一次“三交”活动、打造一个民族特色阵地等;“X”即根据自身特色开展工作,使创建有感受、有思路、有方法、有样板。
三、坚持深挖特色,形成集群,促使创建工作“有效”
一是打造特色“盆景”。按照“一单位一特色”的创建思路,探索构建覆盖面广、特色鲜明的工作格局,如鲁迅小学教育集团自2014年起与新疆阿克苏地区开展教学交流、学生交往,打造“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特色品牌;森海社区作为越城区老龄化较典型的社区,打造“石榴红银龄学堂”特色品牌;坝头山村立足陆游祖居,深挖爱国主义文化,打造“陆游的乡村世界”民族团结研学品牌等。二是形成集群“风景”。通过深挖特色,提炼品牌,逐步形成越城辨识度的品牌集群,为创建工作注入动力。截至目前,开辟了“石榴红”家园、共富基地、工作室等民族团结主题阵地23个,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1个,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带2条,“石榴红”宣讲团7个,“石榴红”服务队9支,授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8处。三是活动赋能“美景”。结合各个重要节日、各类特色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联谊交流活动,近年来,每年累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主题宣讲20余场、联谊活动50余场次,各族参与群众超过10000人次,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