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04 19:1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民宗委
信息来源:
近年来,舟山市普朱管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强化党建引领、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源头管控,以四个“零”的工作目标,全力维护功能区宗教领域清静庄严。
一是借教敛财 “零”容忍。始终坚持宗教去商业化导向,坚决杜绝借教敛财现象,严厉打击各种以祈福、乐助、放生等为名的借教敛财行为,一经发现,严肃查处。不断规范佛教用品、工艺品、香棒等经营行为,确保明码实价,不欺瞒、不误导,常态化开展经营行为督查,针对国内部分地区出现的借教敛财走向科技化、现代化的新情况,积极开展针对性的学习培训,充分利用智慧景区管控中心等新型智慧管理平台,加强日常监管,防患于未然。
二是文明敬香“零”反弹。大力推动和弘扬“三支清香·文明礼佛”的文化内涵和佛教内涵,通过景区微信公众号、微博、短信定时推送文明敬香温馨提示,在游客往来必经的公路、隧道、船只、场站密集投放文明敬香公益广告和宣传片,在寺院设置文明敬香告示牌等途径加强宣传引导,切实提高香游客文明敬香的自觉意识和环保意识,构建良好的礼佛环境,提升寺院、景区人文环境,维护观音圣地清净、庄严。修订完善功能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文明敬香工作的意见》,建立以职能部门和宗教部门共同参与的常态化管理和联合执法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定期对香棒市场进行巡查管控,规范价格标识、严控香棒品质。同时,强化源头和末梢管控,在朱家尖客运站、半升洞客运站设置“高香、超规格香”存放处,禁止携带“高香、超规格香”入山,加强物流行业监管,严禁“高香、超规格香”流入普陀山市场,同时在寺院门口设置检查点,禁止“高香、超规格香”带入寺院。通过层层设“卡”,杜绝烧高香、超规格香等行为。
三是违规宗教活动“零”发生。源头上,探索“黑名单”管理,将曾经查处的假僧人、假喇嘛等违规人员的详细身份信息录入黑名单,通过人脸识别系统,禁止其再次进入景区,同时修订完善《普陀山镇居民信用积分管理办法》,一经发现有居民向假僧人、假喇嘛等出租房屋的,扣除相应信用分,与景区福利挂钩,进一步压缩假僧人、假喇嘛的生活空间。具体处置上,针对景区内假僧人、假喇嘛利用信众慈悲心骗取钱财以及活动区域分散,居住隐蔽等特点,常态化开展“综合管理+联合执法+公安保障”联动管理,精准阻止防范各类扰乱景区和伪宗教人士的违规行为,确保违规宗教活动零发生。
四是安全生产隐患“零”漏洞。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全面开展宗教领域安全工作自查自纠,深入排查宗教场所安全生产隐患和薄弱环节,整改闭环各类安全隐患。加强值班值守,进一步完善宗教场所应急预案,储备应急物资,开展消防实战演练,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岁末年初先后开展功能区文保类宗教场所、春节前宗教场所安全、功能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等专项检查6批次,共检查宗教(民间信仰)场所162处,出动检查人员562人次,发现安全隐患25处,已整改23处,整改率92%。组织开展消防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参与人次共计500余人,场所开展消防演练覆盖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