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25 17:4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民宗委
信息来源:
近年来,平湖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创新推出“1356”工作机制,通过统战部门组织协调、镇街落实属地管理、社区引导居民自治三级联动,从“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建、共享”六个维度,全方位推进“互嵌式”社区民族工作。
一是围绕1个定位,打造“之江同心·石榴红”品牌集群 。建立市委领导、镇街协调、社区党委落实工作机制,在社区成立“石榴红”工作专班,由社区党委书记任组长,每年制定《“之江同心·石榴红”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计划》,举办“之江同心·石榴红”民族音乐节、“之江同心·石榴红”共富集市等民族团结进步系列活动20余场次,参与人数6万人次,拉近社区各族群众之间的距离,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嵌式社区生活居住模式。
二是打造3个阵地,高标准建设民族团结“互嵌式”活动场所。全力打造“一主两副”的城市社区民族工作阵地布局。在城区当湖街道少数民族较多的凤凰社区,建设“之江同心·石榴红”家园主阵地,设民族团结特色展厅、“石榴红”工作室、“石榴红”小候鸟驿站、新疆籍人员平湖市党支部等区块,落实2名专职社工负责日常管理,确保阵地常开、活动常办。同时,打造“石榴红”同心友邻点和“之江同心”文明实践站2个副阵地,建成政策宣传、民意征集和互动交流等“互嵌式”活动阵地,实施精准扶贫、心灵驿站、关爱小屋、爱心手工坊、民族团结“同心”实践队等8个项目,已开展活动1200多场次,不断扩大各族群众“幸福半径”,努力画好各族群众幸福生活“同心圆”。
三是推出5项机制,有形有感有效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思想铸魂机制,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主题党日等节点,开展干部领学、社区研学、主题实践,每月组织社区各族群众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实施同心引领机制,精心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同心广场等宣传阵地,组建由统战干部、少数民族代表、社区志愿者等组成的“之江同心·石榴红”宣讲团,全方位、多角度讲述好政策、好故事,为各民族互嵌式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实施文化浸润机制,以“7+7”互嵌式社区民族工作为抓手,组建“石榴红”文艺团队,通过“文艺演出+传统非遗+地域文化”套餐,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本土文化有机融合,用中华文化浸润各族群众心灵。实施生活交融机制,探索“石榴红·暖流之家”工作模式,推出“10分钟服务圈”,帮助解决少数民族群众就业、子女入学、婚姻等问题,打通流动少数民族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实施聚力发展机制,举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班,累计授课46课时,学员参与超过1200人次。举办“石榴红”就业技能社区专场培训会,提升各族群众就业创业积极性。
四是聚焦6个维度,实现民族团结与社区发展“全域互嵌”。以“共居”促“空间互嵌”,打造平湖·茂县石榴红共富驿站、石榴红小候鸟驿站等服务平台,由各族群众与社区工作人员共同驻站,每年以“微单元”“微心愿”帮扶困难群众100余人次。以“共学”促“教育互嵌”,大力实施“三项计划”,连续10年举办“小候鸟”夏令营活动,开展“浙里石榴红”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送教进校系列活动、“小小石榴籽·共筑中国梦”青少年融情夏令营,积极创造“互嵌式”共学环境。以“共事”促“情感互嵌”,建立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机制,指导社区书记牵头成立“石榴红调解室”,将每月5日作为“疏心调解日”。自调解室成立以来,有效化解矛盾纠纷16起,促进各族群众更好融入社区。以“共乐”促“生活互嵌”,依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省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等资源,开展“同心石榴红·奋进新征程”文化交流、“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石榴红·周末快乐分享班”等活动,加深各族群众相互了解。以“共建”促“管理互嵌”,创新“党建+民族工作”模式,培育一批懂民族政策、熟悉解民族情况的骨干加入社区服务团队,成立“石榴红”志愿服务站、“石榴红”七彩志愿服务队,参与文明创建、环境整治、基层治理等中心工作,实现“培养一批人、带动一群人”的良好效果。以“共享”促“发展互嵌”,建立“石榴红”共富联盟,打造“先富带后富、社区共同富”的社区发展新模式。开展“民族一家亲·奋进共富路”系列活动,每年举办“石榴红·共富集市”,多元提供创业平台,比如帮助维吾尔族新居民阿卜力米提.伊敏,从打工到开店,实现在平湖创业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