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06 10:1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民宗委
信息来源:
台州市恩施商会是浙江省首家依托“商会+石榴红家园”模式,探索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社会组织”的石榴红品牌阵地。近年来,商会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支持各民族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为行动指南,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民委“三项计划”,特别是紧扣“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深入开展湖北恩施和浙江温岭两地劳务协作互助、文旅资源融合、优化民营经济、助力社会服务等民族团结进步合作共建活动,奋力打造民族共富跨省域标杆,为浙江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省贡献力量。
一、建立“三+”机制体系,奏响民族共富“主旋律”
一是“党建+”筑牢思想之基。坚持党建引领,成立台州市恩施商会党支部,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领导小组,深化“民族团结一家亲”党建品牌,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基层党建中。定期组织成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一时间组织学习党的二十大最新理论成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展“世界读书日”、慰问抗美援朝老兵、学雷锋、抗战老兵“代祭扫”等党员志愿活动,进一步筑牢民族团结思想之基。
二是“商会+”筑牢组织之基。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目前打造124家各民族企业共富联盟,包含84家民族企业,涉及塑料原料、建筑装饰、水泵电机、机械设备、模具制造、汽车销售、物流运输、医美康养、鞋帽制衣、家居卫浴、五金工具等行业。以“服务建会、文化兴会、创新强会”为经营理念,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打造“四好商会”“5A社团”,筑牢民族团结组织之基。
三是“团体+”筑牢情感之基。2021年5月,温岭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成立,目前共有71名会员,台州市恩施商会会长周德广担任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副会长。在此基础上,在横峰、新河、城南、箬横、大溪等民族流动人口较多的镇(街道)也纷纷建立民族团结进步阵地,全面搭建起各民族群众沟通的桥梁,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社会团体优势,通过多方位融入式服务,引导全市各民族群众凝心聚力、拼搏创新。
二、紧扣“三互嵌”模式,奏响民族共富“协作曲”
一是东西部劳务互嵌。商会以“德广·石榴红家园”为信息汇聚点,构建起温岭、恩施两地劳务协作的民间平台。整合企业、务工人员的劳务用工需求信息,创建用工需求清单,生成岗位匹配方案,组织用工企业和务工人员线上面试,促成用工协议,并提供技能培训,推动劳务合作不断深化。目前,已整合生成16批用工需求清单,帮助2万余名来自恩施的各族群众来台州务工,其中自主创业600多名;帮助5000余名两地各民族群众提升职业技能。
二是特色文旅互嵌。依托恩施和温岭两地自然资源优势,推出恩施大峡谷、恩施土司城、土家女儿城等兼具民风民俗和自然风光的旅游路线,宣传温岭海韵风情旅游路线,推动“山的文化”与“海的文化”交流。建立“观光体验+互动消费”平台,设立恩施特产展览品鉴馆,介绍恩施州自然风景旅游景区的同时,展示来自恩施的茶叶、果蔬、干货等“绿色、生态、富硒”的农副产品,同时也将海产品推介给400多万恩施人民,促进“山的味道”与“海的味道”融合。
三是民营企业互嵌。商会积极发挥各优秀民族企业“头雁领航”作用,为鞋类原材料、配件企业,生产加工企业,销售企业等提供信息共享、资源互通平台,不断完善产业链,优化集原料生产、产品创新、市场销售等一体化模式,带动相关企业年销售额达20多亿元。同时,定期组织召开招商引资服务座谈会,邀请恩施与温岭相关政府部门、民营企业进行两地双向考察走访,先后组建20批考察团,初步达成8个合作意向,促成近1.8亿元的民族共富项目。
三、筑牢“三共”格局,奏响民族共富“进行曲”
一是共筑精神家园。引导商会成员参与“曙光石榴红宣讲团”,到基层群众中进行党的民族政策、法律维权等宣讲,开展有形有感有效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累计宣讲500余场次,参与5万人次。发动在温岭的各民族群众积极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月”等活动,不断丰富和充实各族群众的精神生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二是共助就学就业。组建爱心企业联盟,设立中小学生助学基金,结对帮助两地困难学生家庭,逐户点亮微心愿,累计资助250户困难学生家庭,30名被资助学生考入当地重点高中,20名学生走出大山,来到大城市学习生活。此外,商会成员在“箬横石榴红家园”开展助农直播带货活动,帮助当地农户将农副产品销往千家万家,年直播销售蔬菜水果40余万元。
三是共担社会责任。以和合文化为精神纽带,依托石榴红数字化场景,促进信息共享,助力构建流出地和流入地信息互通、人员互动、衔接互补、共同负责的工作格局。商会联合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等团体力量,广泛吸收各民族热心企业家和爱心人士,组建石榴红志愿服务队,在五水共治、文明城市创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维护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等工作中贡献力量,累计开展志愿服务30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