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20 09:04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民宗委
信息来源:
近年来,龙泉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发展理念,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始终把加快民族地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充分挖掘利用民族乡村的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全面打好强村富民组合拳,在创新实践“两山”理念的探索中开辟了民族地区高质量绿色发展新路。
一、立足做强做精,强化产业升级
一是做好农旅融合。引进总投资3.4亿元“牧光互补”湖羊养殖基地项目,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建设300亩农业休闲观光园,丰富了民族乡风情旅游内涵。创新发展素质拓展培训基地、畲族婚嫁表演基地,吸引了众多职业培训、亲子游,推进农业产业转型融合发展。二是做深文旅融合。持续举办“三月三”山哈文化旅游节、“四月八”畲歌对唱会,泼水狂欢节等活动,努力放大节庆品牌知名度和影向力。推出畲族传统婚嫁体验、民族研学等旅游产品。注册“畲小妹”农创、文创产品公用品牌,建成农旅产品展销体验中心,成为带得走的畲族文化,实现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有效转化。三是做强数字融合。大力推进传统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依托“数字赋能”,逐步打通转型升级通道。引回总投资1600余万元的乡贤企业——森旺菇业有限公司,建成全省首个液体接种菌棒加工基地,以菌棒工厂化生产和集约化养菌模式,促进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基地年加工食用菌棒800万棒,总产值达1000余万元。
二、抢抓政策机遇,强化共富强村
一是借力“政策资金”。充分发挥民族团结进步专项资金作用,推动大项目向民族乡村落地。五年来,精准谋划用好民族专项资金,扶持实施项目70多个,累计撬动整合农业农村、财政、水利等部门资金超亿元。推进省级美丽城镇,省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农文旅融合项目和龙泉市第一批未来乡村建设等重点项目落户民族乡村,加速民族乡村产业提质增资。二是借力“结对帮扶”。深入推进“双百村结对”“同心共富·百村结对”专项行动,主动对接绍兴市委统战部、宁波佛协、雅莹集团等单位、企业和商会,不断加强各地交流合作,推进结对帮扶工作走深走实。六年来,各结对单位累计落实帮扶资金770余万元,助力受帮扶村集体经济累计增收200余万元。三是借力“飞地项目”。坚持“问海借力”,深化山海协作,将部分民族村扶持资金集中配置到杭州萧山、嘉兴秀洲、龙泉五虎垟等地,建设产业园等“飞地”项目。全市19个民族村均参与“飞地”项目,累计收益700余万元。依托秀洲—龙泉山海协作工程平台,安田先后落实百亩生态茶园、签订商品鹅保底收购协议、秀洲飞地、连心桥等项目6个,资金270万元,成为该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的压仓石。
三、坚持要素保障,强化金融赋能
变资源为优势,全力推进资源端、生产端、发展端“攻坚破题”,上垟镇花桥民族村成立全国首家村级林权担保组织,建立惠农担保合作社,集成集资担保、快速办理、优惠享受等服务,惠及更多少数民族群众。合作社累计为农户贷款担保700余笔共4500余万元。锻服务为支撑。打造低收入农户食用菌共富基地,链接政、企、社三方资源,通过“银行贴息贷款、政府菜单式扶贫补助、企业菌保姆管理、低收入农户入股分红并优先务工增收”机制,推动低收入农户享受政策帮扶。2023年参与入股的25户低收入农户,连本收益共计43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