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北仑:串“点”成“线” 打造民族共富精品示范带

发布时间:2024-01-05 14:32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民宗委

信息来源:

分享:

近年来,宁波市北仑区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把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作为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载体,紧扣“串点成线、连线成片、集片成带”工作思路,沿柴桥、白峰、郭巨等街道开展布局,围绕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社会治理等方面,因地制宜创建东部片区民族共富精品示范带,着力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彰显北仑民族工作特色的样板标杆。

一、“联盟共建”集聚“连片成带”新动力

“多亏了联盟找来的花木经纪人帮我把田里百来株茶梅都卖出去了,还帮忙卖了3000多株杜鹃,苗费一下子就到手了,总算心血没白费。”花农乐仁娣开心的说。

为应对传统花木种植和销售模式面临的市场供需挑战,柴桥街道以创业联盟为主导,秉持“大户带小户,联建促共富”的核心理念,以芦源社区为主阵地,辐射周边街道区域,通过示范引领、以点带面、连片成带、抱团发展,为8200余户花农提供育种、种植、销售、转型升级的花木全生命周期产业服务。截至目前,累计为各民族花农提供新品种16个,开展政策咨询28次、技术辅导55次、发布信息1200余条等,辖区花卉销售苗木数量提升30%,花农收入提升10%以上。

此外,街道以项目化运行方式,大力推进星星农场、苗家酒坊、同心苗圃等多个重点民族创业帮扶项目,为各民族创业提供全程帮扶指导,积极搭建线上线下两张“销售网”,打开知名度,助力各族群众实现增收致富。

北仑区通过有机整合“社-企-村”统战资源、发展要素、治理力量,组建“石榴红”创业联盟,打造“社区——联盟”片区组团的“1+1”模式,集聚“抱团发展”“连片成带”新动力,助推村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

二、“文旅融合”擦亮“民族共富”新招牌

“这座建筑建于清代晚期,是革命烈士徐建农和徐长海出生、成长的地方......”小门红色记忆馆内常常上演着时空穿越的故事,讲解员用生动的语言帮助孩子们追忆白峰的红色岁月。百年宅第徐氏故居经修缮重整后,成为了当地首个“红色记忆馆”,今年暑期,接待游客近700人次。

持续擦亮红村品牌,点燃共同富裕“精神火花”,成为了这座未来乡村的建设主线。“我们积极探索合作型多赢共同体的‘文旅式’共富模式,推动更多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同时我们将不断探索工业与农业结合的模式,发挥产业工人农旅推介官优势,蹚出工业反哺农业新路子。”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太平村就是白峰街道探索“文旅融合”模式的受益者,通过盘活村内闲置的40亩茶园,改建闲置的旧房,引进乡贤农旅基地、松哥小院等文旅融合产业,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增加10多万元集体经济收入,助力太平村走上致富路。

近年来,北仑区坚持“以红色助旅游,以旅游促振兴”的发展理念,把旅游产业发展和民族共富统筹谋划、推进,因地制宜发挥山海优势,盘活现有资源,打造“春风十里白峰等你”“柴桥老味道”等品牌,积极探索“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助力各民族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三、“共治共享”打造“乡村振兴”新模式

“我们村里有些妇女闲在家里,又要接小孩,时间比较零散,她们能做点什么工作增加点家庭收入呢?”“我家附近有困难群体和流动人口居住,有没有什么办法帮助一下他们?”近日,郭巨街道东港社区在大涂塘村 “村民说事”厅召开说事会,社区书记、村书记、企业代表、群众代表等围坐一团各抒己见、聊得火热。

今年以来,东港社区将民族团结工作融入“一核多元”城乡基层党建大格局,不断探索各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模式,把“村民说事”点搬到了各族群众家门口,探索出了一条“议村民心事、解群众难事、谈生活忧事”的基层治理新路子。

“我们单位有几款手工制品,其中相对简单的、流水线短的,经过简单培训以后,可以给这些人提供一笔不错的收入。”企业代表黄飞群说道。

议事结束后,村民吴大姐感慨道:“由社区对接的企业和作坊,我们是最信赖的,能为我们提供手工作业,赚一点钱,真是太好了,这是最实实在在的事。”

近年来,北仑区将“党建+民族”力量渗透到社会治理及品质提升工作中,在多个社区建立党群议事平台机制,由社区、企业、各族群众代表组成议事会,定期协商议事,重点解决各民族息息相关的身边事、操心事和烦心事,打造以基层党组织为龙头、社区为依托、民族联谊组织为纽带、各类社团齐抓共管的多元化治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