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23 15:2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民宗委
信息来源:
近年来,龙游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有形有感有效”为导向,依托资源优势,高位设计规划,注重多元融合,在沐尘畲族乡创新性打造了占地400多平方米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共空间——山哈会客厅。该阵地集“思想引领、宣传教育、交往交流、民生服务、产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作为“文化地标”辐射带动周边“之江同心·石榴红”品牌阵地组织,串点连线成片,构建成为宣传展示和促进龙游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窗口”,有效推动各族群众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认知、厚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擦亮“红色文化”,铸造民族团结思想引领新高地
在山哈会客厅公共空间内重点打造“共富·山哈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一是传承红色根脉。充分挖掘“省级革命老区乡镇”沐尘乡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呈红色革命历史、英雄人物事迹、民族团结故事等内容。邀请由革命烈士后人、各族群众代表、基层统战干部等28人组成的“石榴红”宣讲团入驻,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进行宣讲讲解。二是突出沉浸体验。精心打造5D沉浸式体验馆,从姓氏起源到团结一致保家卫国,至各族携手迈向共同富裕,沿着时间脉络展现了沐尘畲乡各族群众互帮互助、各族文化美美与共的历史图景。三是形成宣教矩阵。在沐尘乡“龙南五烈士墓”、乡村长廊、红色剧场等处打造一批“红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点,形成“红色文化”宣教阵地矩阵。以纪念碑、百米墙绘、互动短剧等多种形式立体展示宣传各族同胞在各个时期与党和国家同心同德、同向同行事迹。今年以来,接待各类研学培训团200余批次,参观学习人数15000余人次。
二、推动“三项计划”,塑造各族群众交往交流新园地
用足用好“山哈会客厅”公共空间内主题馆、广场、公园等载体,打造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大舞台。一是过好重要节日。结合春节、“三月三”、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主题村晚、民歌大赛、民族风情旅游节等地方特色节庆活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纽带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二是打造精品节目。发挥“站堂联盟”优势,整合当地文化工作者资源,依托“山哈会客厅”、“山哈文化广场”,联合“尘花花”工作室组织开展民族传统非遗技艺和歌舞培训,展现传统文化魅力,打造出曲艺《状元颂》、舞蹈《幸福跳起来》等一批文艺精品。三是推进“三项计划”。举办“乌什-龙游”文化走亲活动、“中华民族一家亲·有礼同心共成长”各族青少年暑期交流研学营等活动。今年以来,在“山哈会客厅”开展各类民族文化交流活动30余场,吸引近2万人次参与,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族群众心中牢牢扎根。
三、聚焦“产业孵化”,锻造服务民族乡村发展新平台
做好“山哈会客厅”筑巢引凤文章,全力吸引、支持青年创客回乡投资创业,激发民族乡村活力。一是创新组建“石榴红·创客联盟”。以培育新兴产业为目标,按照“项目换空间”原则,为有优质项目落地的青年创客在“山哈会客厅”内免费提供办公场所,并依据创客个性化需求提供空间改造方案和项目服务。对入驻创客提供专项扶持政策,每年除了用于人才补贴、项目补助的100万元扶持资金,额外设立专项奖金,对运营突出创客团队给予最高10万元的运营奖励。目前已吸引妙皮文化等11支创客团队入驻,孵化农业、文创、户外、运动体验等领域优质项目10余个,今年以来实现营收480余万元。二是打造农文旅产业融合精品带。发挥入驻创客在民俗文化、体育赛事等各个垂直领域的核心内容提炼、创造能力,推动民族乡村新型商业模式的设计、落地,如联合县文旅公司、旅行社谋划提升民族乡村文旅产业,新打造民族特色文旅路线2条,融合凤凰洲野营基地、国际山地自行车泵道等创客项目,搭建起流量入口,打响民族乡村旅游品牌,带动村集体创收。今年1-9月累计接待游客14万余人,同比增长22.23%。过夜游客3.2万余人,同比增长25.91%。
四、做深“同心服务”,打造民族团结工作展示新窗口
以全科网格化建设和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在“山哈会客厅”内设立具有区域特色、功能多样的邻里服务中心,推动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一是打造综合服务窗口。设立龙游县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展示馆、“石榴红”邻里服务中心、“石榴红”志愿服务驿站、同心调解服务室等模块。派驻民族事务专干,提供政策法律咨询、事务办理、矛盾纠纷调解、维权纾困、技能培训等服务,以“融合展示+服务落地”的形式推动打造基层民族工作综合性特色品牌。今年以来依托“山哈会客厅”各服务功能模块处理涉民族事务12件,群众满意度达100%。二是建立联动治理中心。龙游县通过打造“一镇带三乡”民族乡村共富联盟,重点依托溪口镇乡村未来社区建设,联动沐尘畲族乡、庙下乡、大街乡,高质量推进龙南联动治理中心建设。依托山哈会客厅平台,跨区实现整合执法“一支队伍”、推进应急“一体联动”、组建矛调“一个联盟”。组建由80多名各族家庭妇女参加的“石榴红”大妈志愿服务队,带头开展环境整治、照顾孤寡老人、调解矛盾纠纷等。三是重点聚焦“一老一小”。依托“政府+村集体+新乡贤+个人”的多元筹资机制,设立“养老助餐”用餐配餐服务数字驾驶舱展示区及线下活动室,为老年人提供送餐助餐服务及餐后活动场所,服务覆盖全乡60岁以上老人221人。在“山哈会客厅”开设留守儿童寒暑假培训班,开展课程辅导和民族特色手工艺品制作等活动,丰富留守儿童假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