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北仑区“三化并进”推进宗教场所安全“双查双改”专项整治 |
||||
|
||||
宁波市北仑区立足全区宗教活动场所大多处于乡村、山野且用火频繁的自身特点,以场所自建房、燃气、消防、建筑施工、防台防汛、电气设备等方面为重点,依托安全水平提升、场所安全许可、排查整治管控“三项机制”,综合治理、狠抓常议、统筹推进,持续开展宗教场所消防安全、建筑安全“双查双改”专项行动,持续巩固全区宗教领域安全稳定。 一、建立“专业化”安全水平提升机制 一是宣传教育“全覆盖”。依托全省首家宗教活动场所消防培训学校,按照柴桥、大碶、小港、春晓消防片区设立4个班级,学校师资骨干定期赴宗教活动场所对消防隐患排查和治理、微型消防站建设与维护等方面工作“点对点”“面对面”指导,实现场所全覆盖,场所负责人、安全员全覆盖,“消防站—宗教活动场所”结对指挥全覆盖。二是配齐设施“补短板”。针对全区宗教活动场所建筑安全等级、所处地理位置等综合因素,指导场所加大消防设施升级改造力度。截至目前,全区共投入145万元用于宗教活动场所加装消防给水设施、火灾报警系统,改造场所电路,更新灭火器材,重点场所均配备微型消防站,地处林区的场所均设置消防水源。三是排查整治“除隐患”。制定《北仑区宗教领域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方案》,联合消防、住建、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检查,强化安全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精准治理、推动场所安全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同时,利用“浙里民宗快响”和“七张问题清单”将问题隐患上报问题清单库,督促属地街道、场所做好问题整改工作。 二、建立“等级化”场所安全许可机制 一是联合住建部门,以“会议研究、部门确认、形成纪要”工作流程,在全区开展宗教活动场所房屋安全鉴定,并延伸到民间信仰场所和私设聚会点。要求CD级危房设置警示标志、标牌,严格执行封闭、隔离、暂定使用措施。目前,1处宗教活动场所、1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D级危房已获批拆除重建,1处存在安全隐患的未登记佛教场所予以取缔。二是探索消防安全标准化建设。联合消防大队编制《北仑区宗教活动场所消防安全检查标准》,制定宗教场所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清单,厘清消防设置配备、电器线路安全、煤气液化气使用等14项重点问题、58个重要隐患点列入检查清单,并按Ⅰ至Ⅴ级进行评估,逐条、逐项明确治理对策、整改时限。三是建立动态化场所安全管理台账。摸清场所结构类型、所处位置、建筑时间、周边环境等建筑数据;摸清管理使用责任人、安全管理责任人、属地管理联系人等管理权属;摸清房屋使用性质、当前安全状况、后续整改建等涉安全系数。并按照“一屋一档”“一案一策”建立宗教活动场所安全“数据库”,实行动态长效管理。 三、建立“流程化”排查整治管控机制 一是建立隐患发现机制。通过宗教网格员、“三人驻堂小组”开展日常巡查,各街道民宗干事间开展“推磨式”互查,民宗部门开展“拉网式”排查,制定宗教活动场所安全隐患清单、整改清单,严格按照标准验收销号。二是建立分级处置机制。对排查发现的隐患,能立行立改的,当场销号。短时间难以整改的,根据任务内容限期整改到位。对重大隐患实行挂牌督办,倒逼整改工作有序推进。三是建立隐患管控机制。区委统战部(民宗局)采用常态化督查、节前安全检查、防汛防台应急检查相结合,督促各场所开展常态化自查,持续巩固成果。 |
||||
(编辑: 北仑区民宗局)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