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06 14:33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民宗委
信息来源:
今年以来,余姚市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民族工作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切实推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工作,常态化、机制化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共同富裕,走出了一条“互嵌共融”的新路子。
一、依托职业技能优质化促进广泛交往。今年以来,余姚市共组织各族群众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82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95万人、高技能人才0.75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24.3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7.54万人,占比达31%。全市现有宁波市“155”区域性公共实训基地1个、宁波市技能创业孵化园1家、各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3家、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22家,涉及中式烹调、育婴员、茶艺师、维修电工、模具工、数控车工、工业机器人操作员等30多个职业(工种)的培训,形成了与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相适应、比例基本合理的技能人才发展格局。
二、立足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全面交流。2023年,余姚市通过失业保险扩围、低保调标、特困人员救助、平等享受房屋租赁、“教共体”改革、“医共体”提质增效等具体举措,积极探索“多层级、高维度、立体式”公共服务均等化新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为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为全面推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工作,余姚市积极推进各族群众就业创业工作,整合政府、企业、高校、专业服务机构等多方资源,建立培育、成长、壮大的全链条创业孵化体系。截至2023年10月,余姚市累计发放企业稳定岗位补贴和稳岗返还补贴3.7亿元,惠及企业4.7万家。
三、坚持民族工作标准化促进深度交融。今年以来,余姚市在凤山街道季卫桥社区试点,建立健全社区民族工作“三对帐”工作机制,即通过社区网格长走访慰问,及时了解各族群众的利益诉求,做好“日对帐”记录;每周一召开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周对帐”会议,对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工作进行小结,对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协商,对下步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每月开展“月对帐”通报,向辖区党员和居民代表汇报本月的民族工作开展情况,征求有关意见和建议,全面推进社区民族工作标准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