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四全四促四化”大力构建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环境

发布时间:2023-12-06 14:33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民宗委

信息来源:

分享:

义乌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全局谋划、全域覆盖、全面融入、全员参与”理念,强化“政治上促认同、文化上促融合、生活上促融入、经济上促共富”导向,形成“组织领导体系化、建设内容标准化、阵地活动品牌化、工作机制规范化”做法,系统性、标准化构建各族群众互嵌式社区环境,努力营造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嵌共融环境。

一、坚持“四全”理念。一是全局谋划、全域覆盖。规划“一芯两翼”布局,积极推进金华1小时“和融圈”品牌建设,目前已成功打造“和融圈”3个、计划再打造2-4个,已创建组织阵地近20处,计划再创建20处以上,实现全域覆盖。二是全面融入、全员参与。根据各族群众分布特点,通过以点带面、盆景连成风景的方式串成功能齐全、业态完备的有形“和融圈”,同时,不断创新宣传教育、联谊活动、参与治理等形式载体,让各族群众参与到有感“和融圈”中来,润物无声、久久为功,推动各民族全面融入。

二、强化“四促”导向。一是政治上促认同。借助媒体、社区、阵地等载体,广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邀请各族群众代表参加“两会”、社区议事会等,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持续增强“五个认同”。二是文化上促交流。以端午、中秋、榨红糖、看义乌等节日、活动为载体,开展民俗、文体等文化交流,增进共同性、尊重差异性,如鸡鸣山社区年均开展活动超300场次、服务各族居民8000余人次。三是生活上促融入。坚持“一视同仁服务、一律平等管理”原则,实现所有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在职业培训、法律援助、合理需求方面给予帮扶,如2016年开始在全国率先开展的各族群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公益培训,7年来已累计开课390余班次、培训2.7万人次。四是经济上促共富。发挥商贸资源优势,助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如打造“一社区一培训”品牌形成语言、电商、非遗等培训特色,义博会连续20届设立山海协作专区,森博会连续8届设立民族风情馆等。

三、形成“四化”做法。一是组织领导体系化。坚持党建统领,建立市、镇、村三级书记抓民族工作机制,依托“党建+单元”,把工作重心下沉至238个党群服务中心、3.34万个“最小单元”,打通民族工作“最后一公里”。二是建设内容标准化。我们积极探索首创“1+3+3+N”社区民族工作标准体系,为“和融圈”阵地建设提供了一套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标准。三是阵地活动品牌化。以“之江同心·石榴红”为统领,打造了“阿依乐·莎莎”“四季同心”等10多个组织阵地,获得国家级荣誉5个、省级荣誉8个,形成了“我们的节日”等活动品牌。四是工作机制规范化。创新建立“三张清单”、“五社联动”、“一社区一培训”、“社区居民议事会”等规范化工作机制,有形有感有效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步,义乌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全省“1511”指标体系和金华“1433”示范体系,在统筹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创建中,持续迭代完善“四化”体系,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大力营造各民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良好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