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01 09:22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民宗委
信息来源:
近年来,苍南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准确把握党的民族工作新的阶段性特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工作和民族乡村各项工作的主线,多维度大力促进各民族广泛的交往交流交融。
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民族性、传统性和体育性,苍南县大力弘扬民族传统体育优秀文化,增强各族群众体质,将其作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重点举措之一。苍南县牢牢把握苍南民族体育事业起步早、基础好的特点,坚持推进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相结合,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呈现新风尚新气象,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一是注重保护传承,积极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苍南高度重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并以民族传统体育为重要抓手助力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大力增进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依托苍南民族中学作为教学基地,通过校园培养与民间传承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一批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人,以赛促训做好“传帮带”,同时加大陀螺、蹴球、押加、摇锅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推广宣传。通过“之江同心·石榴红”阵地集群效应,打造特殊民族文化空间,深入推广普及民族体育,定期召集岱岭畲族乡、凤阳畲族乡等民族传统文化体育基地开展研究交流,定期举办乡村“民族大团结”传统体育运动会,保护与传承被誉为民族文化“活化石”的传统体育,让民族传统体育在发展中重新焕发活力,加强民族体育的普及力度,增强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二是围绕民族团结,争先领办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积极发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引领示范作用,鼓励全县运动员积极参与各级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积累经验,2022年该县参加全国各级各类民族传统体育比赛15次,获得各类奖牌有22枚。2020年11月,苍南县率全省之先举办民体杯全国陀螺比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13支代表队。2023年10月该县又再次承办国家级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民体杯全国蹴球比赛,并代表浙江荣获双项桂冠。经由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赛的带动,许多生活在该县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走出深山、走向全国,在世人瞩目的赛场上展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个过程不仅将传统体育项目推而广之,同时也大大推动了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在苍南蹴球、陀螺等大型赛事的成功举办获得国家民委的高度肯定,并通过省市各级官方媒体广泛转发传播,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充分提升民族传统体育的国内外知名度。
三是助力全民健康,充分营造民族传统体育良好氛围。坚持体育资源下沉到群众身边,开展好以民族传统体育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健身活动,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苍南县依托民族传统体育基地,加大对基地建设的经费支持,不断改善全县民族体育活动硬件设施建设。截至目前,该基地已拥有传承项目体育馆2个,训练场5个,辐射乡镇传承基地5个,社会效应显著,有力促进民族体育活动的普及和推广。苍南县民族传统体育蹴球、陀螺、摇锅等项目具有场地条件要求不高、技术要点易掌握、适应性强的特点,成为各民族交流的桥梁,是增强民族团结、促进全民健身和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该县突出民族特色和区域特点,实施民族传统体育保护工程,对一些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加大挖掘力度,修订完善运动方法,适应现代人的健身需求;提升运动的趣味性和观赏性,加强对年轻人的科学引导,营造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良好氛围。
四是重视人才培养,体教融合共促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一方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有计划地抓好培训,培养民族传统体育教练员、裁判员、体育教师、体育管理人才。大力输送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其中裁判30多人,运动员220多人。另一方面,鼓励和支持各类学校在开展现代体育教学活动的同时,创造条件将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正式体育课程或乡土教材内容,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时注重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自学性和积极性,结合项目特点有意识营造欢快活泼的学习氛围,通过课程教学培养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目前,民族中学已组建蹴球队、陀螺队、板鞋队、押加队等,校园民族体育文化开展得有声有色。把培养使用民族传统体育人才作为实施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