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13 15:0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民宗委
信息来源:
破解全市民族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共同富裕“一个民族也不能少”,一直是衢州民族工作的重心所在。近年来,衢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将民族乡村发展融入“千万工程”大场景,坚持“富脑袋”和“富口袋”并举,全力构建民族乡村“共富联盟”新机制,成功走出一条民族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一、着力系统施策,推动全域覆盖。制定实施《关于打造“共富联盟”推动民族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指数化、跨区域、抱团式推进民族乡村“共富联盟”建设。目前,全市共建成“共富联盟”12个,实现全市1个民族乡、49个民族村全覆盖,并跨区覆盖至2个省、2个市、7个县、24个乡、116个村。构建1个指数标准,即衢州市民族乡村“共富联盟”建设“联盟指数”,通过5个维度、29项指标,对各“共富联盟”建设实现动态管理、指数评价,纳入全市民宗系统综合评价体系,确保工作靶向发力,努力打造更多标志性成果。推进5项重点举措,以党建联建为统领、产业共兴为关键、文化共融为灵魂、人才共育为支撑、民生共治为基础,实现工作系统集成。夯实4方面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一体统筹的落实机制、高效协同的联动机制、比拼晾晒的推进机制、创新争先的激励机制,推动“共富联盟”常态规范运行。奋力4幅共富新图景,即努力绘就各民族乡村“组团发展”促共富的新图景,以擦亮“南孔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新图景,以突出“有礼石榴红”品牌促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图景,以用好“浙里民宗快响”等重大应用推动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的新图景,不断书写新时代“千万工程”助力民族乡村高质量发展的“衢州实践”。
二、着力抱团发展,推动产业共兴。坚持强村带弱村、先富带后富,鼓励民族村和周边乡村、对口协作地区优势互助、资源互补、抱团发展,因地制宜培育壮大当地特色产业,打造“共富联盟”产业共同体。组建强村公司,统筹发展资源。如开化县“田园牧歌”共富联盟,由华埠镇联盟民族村和周边4个村集体共同入股,注册成立开化清扬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合力加强区域内资源整合开发,开展蚕桑养殖、清水鱼养殖、光伏项目建设等,并精心打造民族产业园项目,预计每年可为5个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50万元,其中联盟村今年村集体经济有望突破100万元。目前,全市各“共富联盟”内已建成片区化强村公司9家。培育特色产业,强化发展互补。如江山市“心相连”共富联盟以清湖街道清泉村农业电商产业基地为中心,推动上余镇江村民族村、木车村等4个乡村和清泉村跨乡镇组建“共富联盟”,按照“一村一品”培育思路,打造生姜基地220余亩、茶叶基地160余亩、白菇基地200余亩、蔬菜基地360余亩,并建立“山里+山外”“线上+线下”的产销经营模式,今年网售额已超过650万元。打造区域品牌,放大发展效应。如衢江区乌溪江环库民宿产业共富联盟立足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旖旎风光,以举村乡西坑民族村、洋坑民族村等为重点,辐射带动全乡7个村共同打造乌溪江环库民宿“金名片”。目前,已建成运营行云居、月明仓屋等一批中高端民宿,2023年上半年累计接待游客2.7万人次,带动各类旅游消费840余万元。深化对口协作,共享发展成果。如柯城区与北川县构建东西部产业合作共富联盟,成立“北川农特产品展示体验馆”和村播联谊会,通过“直播助农”走进北川,促进当地电商创业就业539人,实现网络零售额4.56亿元。目前,全市民族村共牵线“飞地”项目15个,形成多元主体投资、产业发展多样、利益链接紧密的发展新模式。
三、着力有礼传承,推动文化共融。依托衢州“两子文化”的深厚底蕴,以“有礼”为主题,推动“共富联盟”内各村之间、联盟之间、跨区域之间深入开展交往交流交融活动,打造“共富联盟”文化共同体。共同过好重要节日。组织各族群众共同过好春节、国庆节、“农民丰收节”、“三月三”等重要节日,并鼓励各联盟村轮流承办相关节庆活动、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不断浓厚民族团结一家亲氛围。共同深化“石榴红”品牌培育。将“共富联盟”内各乡村作为“石榴红”品牌培育重要对象,加强工作指导,积极组织开展互学互鉴活动,推动“石榴红”品牌培育提质扩面,覆盖更多乡村、涵盖更多人群。共同推进“三项计划”。整合各地特色资源,打造“南孔儒风”“南孔画乡”“华夏根缘”等7条“有礼石榴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线路,促进各族青少年在互动研学中体验、传承、互助、成长,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2023年上半年,全市扎实推进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开展和乌什、北川等地文化走亲、“有礼石榴红 同心迎亚运”主题研学等各类活动50余次,辐射青少年群体近1万人次。共同做好非遗技艺传承。如常山县“三衢U约”共富联盟充分挖掘各地非遗传统文化,积极组织各族群众开展剪纸、织带、竹编等一系列传统技艺教学培训,让各民族文化美美与共。
四、着力筑巢引凤,推动人才共育。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关键,创新做好内培外引文章,不断激发民族乡村发展活力,打造“共富联盟”人才共同体。大力推广“石榴红创客联盟”模式。按照“留住原乡人、召唤归乡人、吸引新乡人”的思路,加大人才引育力度,研究出台专项扶持和激励政策,搭建活动场所、健全管理机制,全力吸引、支持青年创客到“共富联盟”投资创业。如龙游县沐尘乡“石榴红创客联盟”目前已吸引近50名、共11支由各族青年组成的创客团队入驻,落地文创、户外、运动等领域优质项目10余个,新增本地就业岗位100余个,产生经济效益超500万元。深化推进“五畲”培育工程。针对“共富联盟”各乡村产业发展所需,加大乡村产业经营和服务人才培育力度,目前全市共培育县级以上好畲匠、好畲艺、好畲品、好畲居、好畲味各60个,挖掘民族乡村振兴领军人物20人,为民族乡村持续走好特色发展道路不断注入动能。积极开展校村结对行动。发挥结对院校人才集聚资源及技术产业资源优势,推动衢州学院、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院所科研团队智力下沉,围绕历史文化发掘、村庄风貌提升、产业融合发展等内容献计献策、把脉支招,帮助“共富联盟”各乡村提升发展水平。目前,全市“共富联盟”内民族村共新建成博士工作站2家、乡贤工作室13家。
五、着力一体联动,推动多元共治。突出“四治融合”、共治共享,打造“共富联盟”治理共同体。鼓励“共富联盟”建立具有区域特色、功能多样的邻里中心。根据实际需要配套医院、药店、商场、公园、银行、公交车站、停车场、公厕等公共设施,布局一批便民微产业,推动资源向基层聚集和配置,打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鼓励“共富联盟”建立联动治理中心。以全科网格化建设和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加强各联盟村信息基础设施和乡村大脑建设,整合执法“一支队伍”、推进应急“一体联动”、组建矛调“一个联盟”,推广用好“村情通”“浙里民宗快响”等重大应用,全面提升协同治理能力,打造跨域治理新模式。近年来,龙游县溪口镇依托乡村未来社区建设,联动周边沐尘畲族乡、庙下乡、大街乡,打造“一镇带三乡”共富联盟,高质量推进龙南邻里中心和联动治理中心建设,乡村面貌日新月异,百姓生活安居乐业,成为2022年全省“千万工程”现场会重要现场考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