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18 15:2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民宗委
信息来源:
近年来,台州市路桥区蓬街镇统战办指导蓬街私立中学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坚持传承红色基因、守好“红色根脉”,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以民族友谊“石榴红”驿站为阵地,“四提四增”全面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班级,助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建设落地落实,开创新时代路桥民族工作新局面。
一、思想提标增“张力”。一是把好思想精神“航船舵”。在路桥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蓬街镇政府正确的指导下蓬街私立中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开展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具体实践工作。让“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四个与共”理念深入到思想认知中,借此打造蓬街私立中学树立基础教育领域,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新标杆,进一步扩容辐射的坚实理论基础。二是唱响中心工作“主打歌”。民族友谊“石榴红”驿站建立在蓬街私立中学南侧学校主广场前,总占地面积196平方米,是一个以民族团结为主线,以互学共进为目标的学习交流平台。该馆采用环幕投屏、AR、VR、声光体验等多种科技手段,另外建设有主题展示墙、友谊葡萄园、民族共进园等教育阵地,营造了浓厚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氛围。经过二十六年的滚动发展,蓬街私立中学目前拥有340余名教职工,近3100名在校生。曾在蓬私工作、学习过的少数民族师生达140多名,涉及壮族、苗族、回族、瑶族、侗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畲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有着浓厚的民族气息,是结对学校的“主心骨”,凝心聚力的“主舞台”。三是打造薪火相传“生力军”。通过平时12节少数民族现代化、深入化的校本课程教学、特制的少数民族教材出版、三地四校学生互动、日常创业就业技能培训课的开展、到蓬私少数民族校外辅导员吴洪明厂内参观学习创业精神等活动,蓬街私立中学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培养学生主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意识,以期打造一批能够结合时代要求,在发展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弘扬优秀文化,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生力军”。
二、强基提质增“磁力”。一是提高“学的”质量,在真学深学、全面系统上下功夫。通过在校内开设教师与各民族学生协作进行的“民族共同体”拓展课程,为师生展示优秀民族文化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举办“爱国主义教育”“优秀传统文化巡展”“民族一家亲”“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等主题教育活动,为各民族学生搭建成长平台;组织结对学校的各民族学生往来夏令营、冬令营活动,经常性开展集体观影活动,如组织师生共同观看影片《我和我的父辈》、《长津湖》等,为各民族学生开阔眼界提供路径。二是抓住“悟”的精髓,在改造思想、提升思维上下功夫。校党委不定期召开少数民族家长座谈会,倾听家长诉求,增进家校双方情感;校领导与班主任共同参与实施的“百名教师进千家”活动中,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家庭家访率达到100%;开展以年段为单位与结对学校进行朋辈自主结对通信等一系列活动,旨在从多方面、各领域与结对学校进行深度合作。三是浓厚“讲”的氛围,在通俗通达、生动阐释上下功夫。
三、融合提效增“活力”。一是补齐“硬件短板”,共享教育技术新成果。蓬街私立中学利用校内的“微格教室”等先进教学设施与结对学校师生进行教学互动,实况观摩课堂教学,交流课堂教学经验等,并向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学校无偿捐赠一批短焦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教学条件的改善。二是优化“内部软件”,共育教学事业生力军。青年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生力军,蓬私利用“互联网+教育”云平台,与结对学校开展校际之间的师徒结对、互相听课评课、教学研讨会等活动。校际师徒结对的教师,徒弟将前往师父所在的学校,开展为期一周或一个月不等的专项学习活动,推动结对学校少数民族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三是坚持“运动增肌”,共建民族特色课程群。充分发挥民族学校特有的资源优势,挖掘新疆十二团中学和吉林朝鲜族学校的优质、特色的民族音乐课、民族舞蹈课,通过在线同步授课的形式,引入到蓬私。蓬私也将富有特色的街舞、啦啦操、高考美术专业课程、创客实验室的机器人课程与结对学校分享,增进互相的沟通交流,拓宽师生的文化视野,促进各族师生共同进步。
四、规划提前增“引力”。一是深化“三地共治”,共商民生实事新举措。通过综合实践的探究形式,三地学生收集、统计本地区发展遇到的难题和瓶颈,并交叉给出命题,综合分析给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从而加深四校学生对结对地区,社会层面真实现状的互相了解。二是系统“生涯规划”,共谋边疆发展新蓝图。蓬私发挥自身初、高中一体的优势,从升学规划的校本课程起,引导学生立报国志、践报国行。在客观、准确说明高校各专业及就业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学生在高考后填报新疆、吉林两地高校,放眼全国,在更广阔的天地成就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