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专栏 | >> 2021 | >> 贯彻落实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 |
发布时间:2021-09-26 08:52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民宗委
信息来源:
杭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宗局局长邵根松:
袁家军书记在省委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部署了“十四五”时期我省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提出了努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省的奋斗目标,为推进我省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刻领会,奋力进取,努力在我省率先打造“四区”中当“头雁”作表率。一要学深悟透抓落实。运用各种形式,进一步深入学习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真正把学习的过程变成提高认识、改进工作的过程,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要聚焦短板抓落实。在城市民族工作方面,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服务管理流动少数民族人员协作机制;在乡村民族工作方面,深化莪山“中国畲族第一乡”建设和助力19个民族村的产业发展。打造培育一批具有杭州标识度的先进典型。三要压实责任抓落实。提高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大格局意识,聚焦主责主业,当好参谋助手,出好主意,积极协调,主动服务。谋划好市委民族工作会议,提出“十四五”期间推动全市民族工作再上台阶的建设性意见建议。四要创新举措抓落实。打造“石榴籽家园”工作品牌,带动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七进”提质扩面。深化全市各部门之间、与西部之间的协调机制,搭建服务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新平台。
上城区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区民宗局局长周莹:
新上城揽湖、拥江、走运,正在努力奔跑,奋进新征程。我们要紧紧围绕民族工作主题主线,扎实努力工作。一是政治站位再提高。深入学习中央和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对标对表民族工作要求,进一步增强做好民族工作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组织建设再加强。以区划调整后各类统战组织整合为契机,筹建好区民族团结促进会和街道民族团结联谊小组,切实发挥组织作用,有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是阵地建设再深化。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和城市民族工作“四微”阵地建设,依托阵地举办系列民族文化活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四是共富基础再夯实。扎实开展民族乡村振兴“双百村结对”行动,全面总结“名誉村民委员会主任”“网红村主任”和共建直播培训基地等帮扶经验,提升帮扶实效,为结对村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作出更大贡献。五是底线思维再强化。坚持底线思维和问题导向,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守牢意识形态阵地。立足工作职责,依法管理民族事务,当好民族政策的“宣传员”、化解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沟通联系各民族群众的“联络员”和向党委政府积极建言献策的“智囊团”。
西湖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民宗局局长谢瑞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就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西湖区全力推进“石榴籽家园”覆盖面,奋力谱写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一是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民族工作的各领域和全过程。以党建引领、服务保障、沟通联络等为抓手,着力丰富形式,不断完善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唱响民族团结进步好声音、讲出好故事、传播正能量,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群众心灵深处。二是品牌打造进一步深化。以石榴籽家园进村社、进文化家园为着力点,不断提升“石榴籽家园”品牌建设,拓展“石榴籽家园”覆盖面,不断增强各族群众“五个认同”。不断加强阵地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明确创建定位,以“石榴籽驿站”撬动城市民族工作创新。 三是作用发挥进一步明显。坚持示范创建与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效助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有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广泛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加强对各民族优秀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画好最大“同心圆”。
临安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民宗局局长钱春雷:
临安区将全面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民族工作主线,全力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一是要提高思想认识。发挥临安区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作用,教育和引导全区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准确把握中央和省委召开民族工作会议的现实基础和重要意义,多层次多形式组织开展会议精神的学习宣贯,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工作合力。二是要找准目标定位。要根据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在大力推进临安区经济文化建设的基础上,规划好今后一个时期的民族工作具体思路、目标路径和指标体系,努力打造临安区民族工作品牌。力争5个民族村总体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走在杭州地区前列。三是要精心用好载体。继续以培养一批干事创业的民族村干部、打造一个特色鲜明的民族品牌、构筑一个全区一体的服务平台“三个一”工作机制为抓手,抓好前期投入项目的收官工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继续举办畲族文化艺术节,承办好浙江省首届畲民丰收节,保护传承好民族文化。四是要守牢工作底线。坚持底线思维,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守好意识形态阵地,确保临安区民族领域工作和谐稳定发展。
临平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民宗局局长胡建斌:
临平区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区划优化调整为新的起点,乘势而上、勇开新局。聚焦三力,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作出积极贡献。一是聚焦红色教育的向心力,凝聚起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磅礴力量。临平区将以鸭兰村党支部旧址为圆心,进一步拓展引领优势,打造一个以红色教育基地为活动示范点、以区民族艺术团为桥梁纽带、以“鸭兰非遗+民族文化”红色旅游产品为特色、以法制援助、就业帮扶、教育引导为心灵驿站的多合一“石榴籽家园”。二是聚焦艺术纽带的牵引力,歌颂好民族团结进步的时代篇章。区民族艺术将契合时代进步编排各类演出项目,并通过定期组织开展特色主题团建活动,让各族同胞都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志愿服务、文艺演出、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等活动中,组织学校开展“我们是一家人”文艺篝火晚会、“我眼中的少数民族”绘画展览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全区各族同胞的自豪感。三是聚焦数字赋能的创新力,带领好迈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积极建设“浙统云”基层数据库,进一步完善全区民族工作信息库,做到应纳尽纳。发挥统战优势,打通产业链助力发展,营造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的浓厚氛围,向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迈进。
桐庐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县民宗局局长朱伟民:
一是打好“产业牌”,不断拓展民族乡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加快品牌效益转化,实现小农户和大市场的精准对接,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进一步提升民族村人均GDP收入,持续保持2位数增长。推进艺术文旅建设,将“艺术乡村”与畲乡文创中心、非遗特色街等建设项目全面融合,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探索乡村发展示范新路径。二是打好“数字牌”,持续深化民族工作领域数字化改革。利用好“全国少数民族5G示范应用第一乡”建设平台,建立以乡村智脑平台为核心,“一屏掌控、一网覆盖、一码通行”整村智治模式。让“稻鱼共作”用上智慧农业驾驶舱,乡村老人的健康被“网上追踪”,山区孩子通过“VR”技术“走进”名校课堂。不断推广“5G+VR+教育”“5G+VR+医疗”,让民族乡村共享城市优质教育、医疗等资源。三是打好“文化牌”,推动民族文化与现代时尚深度融合。深入挖掘民族服饰文化,推进纺织类非遗的现代化转化与表达,多维度创新发展模式。进一步打造非遗新IP,导入浙江服装协会、北京服装学院等创意开发团队,打造创意设计基地,推动“民族服饰产业化”,擦亮“浙里一家亲”民族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