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专栏 | >> 2021 | >> 贯彻落实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 |
发布时间:2021-09-22 09:4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民宗委
信息来源:
宁波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散居地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创新引领,团结带领全市各族群众为宁波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市贡献智慧与力量。我市被确定为首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米娜工作室”经验得到孙春兰同志的批示肯定,关爱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健康成长“五位一体”协同机制获“全国统战工作实践创新成果奖”。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坚持全域推进,全面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坚持国家、省、市、县示范单位四级联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及“互观互检”活动,形成分类指导、分级培育、一地一品、比学赶超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体系。目前,全市共有1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北仑区)、8个示范单位,数量居全省首位。北仑区委统战部和宁波中学副校长陈杰等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与模范个人。同时,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内容,与浙江万里学院等高校共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建设王阳明故居、和丰纱厂等一批教育实践基地,实现全市覆盖、全员参与、全面推进。
坚持守正创新,完善城市民族工作服务管理体系
深化“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建设,完善“1+5”服务体系(即:构建一个以“基层党组织为龙头,社区、企业、学校为依托,民族社团组织为桥梁纽带”的民族工作机制,建立组织管理、宣传教育、工作网络、公共服务、社团管理等五大体系)。积极创新工作载体,打造了“米娜工作室”“56小花欢乐吧”等一批有影响的民族工作精品项目。率先推进城市民族工作标准化,在北仑区“四微”工作法基础上,总结提炼《城市民族工作服务指南》标准化体系,成为全国首个城市民族工作省级地方标准,2021年3月入选全国第七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
坚持精准帮扶,助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
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战略部署,发挥宁波市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完善项目库管理,每年实施少数民族发展帮扶项目20个,重点扶持余姚“邮掌柜”等平台建设。余姚“邮掌柜”电商平台已帮助各族群众销售农产品价值2000多万元。加强对口支援、东西部协作等工作,累计落实财政援助资金近50亿元,联动社会各界实施安龙万洋众创城产业园、“疆果东输”等援建项目1220余个,为各族群众脱贫攻坚、共同富裕贡献了宁波力量。
下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兄弟地区的先进经验,全力争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先行市”。一是积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纳入党史学习教育内容,纳入党员干部教育体系,打造一批有宁波标识度的教育基地、实践基地和研究基地。二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以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等为载体,引导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互嵌共融。三是大力推广城市民族工作标准化建设,打通宣传、教育、服务各族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