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村寨】桐庐新丰民族村:整合优势资源 打造宿美新丰

发布时间:2021-08-02 11:03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民宗委

信息来源:

分享:

新丰民族村是桐庐县莪山畲族乡四个少数民族村之一,由戴家山和铁砧石两个自然村组成,村域面积8.21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0389亩,森林覆盖率达90.1%。该村山多地少,平均海拔360米,最高峰海拔901米。全村总人口867人,其中畲族人口376人,占全村总人口的43.3%,是莪山畲族乡最偏远的民族村,也是全市畲族人口集聚度较高的民族村之一。

近年来,新丰民族村抢抓政策机遇,深化“空心村”二次创业,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活用乡村各类资源,将昔日清冷偏远的戴家山自然村变成了桐庐高端民宿的发源地,成为世界民宿论坛现场会的会址,被评为杭州市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路径“十佳案例”,成功探索出一条资源变产业,资产变股份,资金变资本的“两山”转换通道。


抢抓机遇,落实民族政策

桐庐县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莪山畲族乡加快创建“中国畲族第一乡”的实施意见》(县委办〔2013〕141号),并成立了由21个县级部门组成的协调小组。在市、县两级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帮扶资金的基础上,将现有城乡统筹、农业、交通、水利、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专项资金给予倾斜或明确切块安排,帮助莪山乡加快发展。积极贯彻落实省委发〔2015〕4号文件精神,实现“六个一批”工作的落地,把有限的项目资金分配在特色村寨、电子商务、绿色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特别是把项目资金的大头投向了新丰民族村,帮助该村大力开展特色村寨建设,保持特色村寨建设项目的连续性、系统性,一以贯之集中力量扶持重点项目,有效提升项目的品质。


加大投入,改善基础环境

抓住全县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利时机,按照相关政策的倾斜力度,把新丰民族村纳入杭州市美丽乡村“精品村”创建范畴,该村两年内获得720万元的市、县扶持资金。实施了村口牌楼工程、横山景观石工程、铁砧石景观长廊工程、文化广场工程、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工程、戴家山古村落道路铺装工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围墙工程、戴家山古村景观提升工程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启动了戴家山古村保护开发项目,以保护古居为前提,按“修旧如旧”的原则,通过真石漆混泥喷涂、定制和仿古修复,对传统民居进行“原汁原味”的修复保护,凸显畲族特色。通过政府性资金的投入,有效地整治了村庄、美化了环境、拓宽了道路、保护了水源、改善了该村基础设施,为下一步的招商引资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地制宜,发展“民宿经济”

新丰民族村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推进“城里人第二居所,‘空心村’二次创业”工作的号召。先后成功引进“秘境·山乡生活”“云夕·戴家山”戴家山8号,独幽处等高端民宿,其中“云夕·戴家山”被评为浙江省金宿,“秘境·山乡生活”被评为浙江省银宿,全球最美书店“云夕·先锋书店”也成功落户该村。目前,全村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民宿8家,约140张床位,实现农户家门口就业,每个房间收取1000元/年的卫生管理费,每年可为村级集体增收15余万元。同时,村集体投资建设的村旅游集散中心正式建成,设立了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民宿住宿服务中心,会议活动场所和停车场等功能区,有偿提供给戴家山民宿进行配套服务,用于召开年会、庆典、舞会、派对等活动。民宿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掀起了农民返乡创业的热潮,也为村集体经济增收拓宽了路子。


庭院议事,做好长效管理

2018年起,新丰民族村巩固美丽庭院建设成果,创新实践“庭院议事会”基层治理模式,乡村两级干部、民宿业主、村民代表、游客代表共同参加议事会议,形成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的良好氛围。庭院议事会的召开扩大了基层协商的参与面,让群众有更多的发言权,更能凝聚共识,也有利于促进行业间的共建共享,推动新丰民族村民宿可持续发展,提升百姓的获得感、民宿业主的融入感、游客的归属感。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