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景宁:生态产业体系, 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1-07-22 09:5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民宗委

信息来源:

分享:

近年来,景宁县立足山区资源、生态优势,着力构建“景宁600”生态产业体系,为全县海拔600米以上的高山生态精品农产品搭建产销一体化服务平台,全面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小农户的增收步伐。截至目前,已累计建成“景宁600”生态基地11.7万亩,发展加盟企业60余家,现年产值突破6.8亿元,累计实现销售额21.24亿元,平均溢价率超30%。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达8.2%,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92:1。


构建有特色的“景宁600”产品体系

一是加强富民产业培育。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布局,实施惠明茶提质扩量等7大行动,着力培育“名、特、优、新”优质生态精品农产品,不断丰富农产品体系,目前已开发出“景宁600”系列农产品7大类105款。

二是构建产品标准体系。深入开展“景宁600”包装统一和产品分级工作,推出惠明茶等产品公版包装,建立起统一的产品标准和品牌品质体系。深化“肥药两制”改革,强化农药化肥的严格管控,完善“一证一码”产品追溯体系,确保农产品“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让“景宁600”品牌成为安全优质的代名词。

三是推动生态价值赋能。积极推广茶园养羊、稻田养鱼、茭田养鸭、林下种药等生态共生循环模式,不断提升“景宁600”农产品生态附加值,以满足消费者对生态优质农产品的多层次、多样性市场需求。目前,已建成“景宁600”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典型示范基地8个,一般示范基地15个。


构建更完善的“景宁600”经营体系

一是搭建产销对接平台。聚焦聚力公共平台培育,先后打造了“景宁600”综合服务中心、“景宁600”展示展销中心、“景宁600”小微创业园等综合集成平台,不断积蓄“景宁600”产业发展动能。同时,积极构建产销联结纽带,助推生态产品生产“小农户”与现代化农业“大市场”实现无缝衔接。

二是形成企业抱团合力。组织县内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种养大户等经营主体,组建“景宁600”农产品营销联盟等特色联盟,一方面鼓励加盟企业引导小农户开展古法有机耕作,大幅度提高产品品质,为“景宁600”产品溢价销售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支持加盟主体带动同产业小微主体、小农户的产品销售,通过制定统一的生产、加工标准,符合要求的产品可入驻联盟进行销售,从而做到产品品质和价格的稳定,保证小农户的稳定收入。目前已累计成立县级产业农合联7个,“景宁600”特色联盟3个,改变了农户“单打独斗”、竞争力低的销售模式,实现了资源、信息、市场的共享。

三是创新利益联结机制。2020年以来,景宁县创新实施低收入农户创业联盟行动,通过政府牵头,把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组织起来,与“景宁600”加盟企业建立订单农业、特色农产品销售等合作关系,改变以往单纯采用“直补”的输血模式,不断激发低收入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累计带动1528户低收入农户实现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相关做法入选《浙江省精准扶贫十大案例》。


构建更完整的“景宁600”营销体系

一是深化山海协作模式。紧抓山海协作重大战略机遇,与温岭、上虞、海盐、宁海开展深度合作,形成“五县联盟”的山海协作新格局,累计建成“景宁600+飞柜”8个,2020年销售额突破3800万元。同时积极融入长三角共享一体化发展成果,不断深化与上海静安区的战略合作,开设上海惠明茶品牌旗舰店,设立“景宁600”专柜,开展系列推广、推介活动,累计推动“景宁600”进上海校园、社区活动10余场次,深度挖掘长三角地区优质客源,抢滩沿海地区生态农产品“高端消费市场”。

二是拓展线上营销渠道。充分运用“云平台”“云直播”等渠道,通过直播带货等多种线上途径“引流”,进一步提振生态农产品销售新动能。一方面,借助流量明星为景宁开展公益直播带货和企业现场认购,另一方面,深入开展本土网红培育计划,打造网红主播孵化空间和公共直播间,组建青春主播联盟。目前,已开展青年主播团公益助农、带货和节庆直播活动60余场,累计点击量4200余万人次,累计成交额3200万。

三是激活景商销售动能。通过景宁商会代表与县内农业龙头企业进行资源整合、优势互补,逐步形成以市场需求信息反馈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不断推动景宁“小超市”“小宾馆”等“三小经济”转型升级,为“景宁600”拓展市场空间,提升景商企业反哺县经济能力。


构建更全面的“景宁600”服务体系

一是实施政策“滴灌式”支持。先后制定出台《“景宁600”产业富民工程三年行动计划》《促进惠明茶产业发展条例实施办法》等产业扶持政策,通过优化产业扶持政策、建立小农户创业奖励机制,降低投产门槛,鼓励小农户主动融入现代农业。

二是建立金融“杠杆式”帮扶。深化农村扶贫金融改革,通过“政府贴息、银行贷款、保险投保”的“政银保”普惠型金融造血模式,累计发放贴息贷款15504笔,贷款总额7.89亿元,为小农户投身“景宁600”产业发展提供金融助力。同时,积极出台相关政策,逐步向全县推广实施林权、农房、土地流转经营权“三权”抵押贷款工程,有效拓宽了“三农”融资渠道,助推产业发展。

三是探索服务“数字化”集成。围绕“服务‘三农’窗口、要素整合平台、农合联改革阵地”的总体定位,打造“景宁600”综合服务中心,建成集科技服务、金融支撑、营销展示、电商孵化等6大功能为一体的数字化集成平台。积极推动种养基地数字化改造,推动3个数字化示范基地建设,不断提升数字赋能水平。用数字化模式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开展直播卖货、线上直接配送等模式,全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1亿元。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