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7-08 15:2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民宗委
信息来源:
遂昌是我省少数民族工作重点县,辖1个民族乡、30个民族村,畲族人口15500人,90%以上居住在县城及周边乡镇街道。遂昌畲族文化博大精深、形式多样,包括畲族语言、山歌、服饰、工艺、婚俗、体艺、节日、美食、祭祀等。
近年来,遂昌县以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为引领,在省市民宗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秉持固化有形、活化有乐、转化有价的理念,坚持政策制度先行,创新传承发展畲族文化,初步彰显“吃有畲味、穿有畲风、住有畲屋、游有畲境、购有畲货、娱有畲乐”的遂昌特色,以文化人,全力助推民族乡村振兴。
一是完善制度,畲族文化传承有据。2017年初,遂昌根据省市相关规定,制定出台了《遂昌县少数民族发展专项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重点支持畲族语言、服饰、歌舞、体育、工艺等畲族文化项目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扶持彩带、美食等畲族传统工艺产品化、商品化、产业化;支持民族手工业、畲族特色农家乐和民族特色旅游产业发展;支持少数民族特色民居保护、外观民族元素改造;支持民族学校、民族文化传承基地建设和发展,率先从政策层面为畲族文化传承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固化可视,畲族文化传承有形。遂昌坚持把无形的文化遗产固化成有形的影视、音乐、书籍,让非遗文化看得见、摸得着,能够感受到文化的厚度、深度、温度。2017年以来,通过建立畲族文化展陈馆、非遗传承基地、文化长廊、石榴籽园等场景,让畲族文化传承有形可触;编织大型畲族彩带献礼新中国70华诞,收集整理《遂昌畲族红色山歌选集》,出版《畲族文化摄影集》和《艺术大赛作品集》,拍摄制作首部少数民族微电影《蓝崇》及《民族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片、《山哈人走进新时代》《幸福东峰》MV等,在各种媒介播放宣传,编排舞蹈《幸福彩带》参加全省首届少数民族舞蹈优秀作品展演,让畲族文化有形可视;整合各类资源,打造有景、有境、有文化的特色村寨和“汤畲红绿”民族乡村振兴示范带,让畲族文化有形可赏。目前,遂昌已有10个民族村创成A级景区村,2019年妙高东峰、三仁好川两村成功创成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好川村入选浙江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培育名录,实现特色村寨创建零突破。
三是活化可享,畲族文化传承有乐。遂昌县委统战部牵头,广大畲研会员主动担当,自编自导自演畲服走秀、情景剧、体艺展示、彩带编织等各种节目,参与县内大型文化活动,展示畲族文化内涵;定期举办畲族重阳歌会、山歌大赛、彩带编织大赛、书画大赛及校园三月三、《最炫民族风》广场晚会、民族村村晚、山哈走亲、畲族婚俗表演等文化活动,自信娱乐、主客共享;策划向党的十九大、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节庆献礼活动,表达畲族人民感恩品质和忠勇精神;积极承办浙江省首届少数民族舞蹈优秀作品展演和丽水市首届原生态畲族山歌大赛,促进畲族文化的对外交流提升;充分利用各种媒介,三年推送畲族文化活动美文100多篇,人民网、中新网、中国日报、中国民族宗教网、浙江日报、浙江民族宗教杂志等多家主流媒体刊登相关新闻信息120多条,畲族文化有效传播分享。
四是转化可用,畲族文化传承有价。成立畲族文创企业、工作室,注册“好川畲艺”“畲寮”“雷大妈”等畲族商标,颁布全国首个畲族字带编织工艺规程县级地方标准,起草编制民族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评价规范;研究开发与彩带相关的“福”字带、耳环、手链、装饰画等非遗文创产品,培育畲族文化特色产业;培育畲族服装设计、制作、领穿、推介团队,倡导畲族服装生活化,助推畲族服装制作行业发展;定期举办畲族产业论坛、乌饭节、长桌宴及畲族长粽、畲族头饰等技能培训班,民族村干部带头开办畲家乐、畲家民宿,助推畲旅融合,让畲族文化在使用中创新传承。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全县共定制畲族服装200多套,“山哈十八碗”“花来花往”“良渚人家”等精品畲家乐接待游客6万多人次,通过电商平台销售长粽、年糕等畲家美食营业额达3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