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第六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风采(三)

发布时间:2020-07-01 14:47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民宗委

信息来源:

分享: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近年来,全省各族人民认真贯彻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在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显著成绩,涌现出了一批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促进我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省政府拟授予49个单位“浙江省第六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71名同志“浙江省第六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不忘来时路,携手绘同心——杭州同心少数民族服务中心理事长  兰兰(畲族)


image.png


兰兰,作为从民族地区大山走出的孩子,兰兰始终心牵民族文化,由她参与创作并演唱的畲歌多次登上国家级舞台,为民族文化弘扬传播作贡献;情牵民族群众,扶危济困,雪中送炭,将温暖和信心传递给基层百姓;凝聚正能量,画大同心圆,创设公益组织杭州同心少数民族服务中心,并成为浙江省政协委员会客厅之一,为生活在杭州的各少数民族搭建交流、沟通平台。

兰兰心系群众疾苦,积极帮扶少数民族群众,有许多爱心故事。与人玫瑰,手留余香。兰兰说,这些都是我的兄弟姐妹,只要还有一份力,我一定会尽心尽力、全力以赴。

2014年,兰兰发起成立我省首家为少数民族服务的纯公益性社会组织——杭州同心少数民族服务中心,后又成功争取到浙江省委员会客厅的金字招牌。服务中心和会客厅旨在通过凝聚各方力量,让少数民族同胞能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成立以来,一直为在杭少数民族就业提供培训、实习、就业指导和服务,积极推进少数民族村农副产品进社区、进超市、进电商活动。

走得再远,也会永铭桑梓故里的温暖,心念畲族文化的传播。每次出席重大场合,兰兰总是一身民族盛装,一有机会,她就会为家乡的文化鼓与呼。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她首创畲歌《凤凰飞飞望春回》,致敬抗疫英雄,歌曲广为流传的同时,也让畲歌飞入千家万户,提升了畲族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山花烂漫见证民族团结情——中共宁海县深甽镇党委委员  水玲玲


image.png


六月的深甽,青山绿水间,山花开得烂漫。在近年来的高质量发展中,小镇吸引了大量的少数民族群众前来务工、落户,在浙东山区乡镇呈现出了石榴花开别样红的景象。

“80后”的中共深甽镇党委委员水玲玲是一名从事民族工作的基层党员干部。她深知,在小镇建设中广泛凝聚发展力量,做好民族团结工作至关重要。在她的努力下,该镇的宁波阿诺丹机械有限公司在2018年12月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组织拍摄的微电影《爱在阿诺丹》获省首届少数民族微电影优秀作品奖,树起了同心共筑中国梦的鲜红旗帜。

讲好团结故事的“宣传员”

作为分管宣传工作的干部,她善于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近几年来,深甽没有发生过一起涉及少数民族因素而引发的矛盾纠纷。

做好团结文化的“调研员”

作为分管文化工作的干部,她潜心于培育民族团结文化。在她的指导下,阿诺丹探索形成了真心、公心、交心、贴心、同心的“五心民族工作法”,取得了丰硕的创建成果。

当好团结之花的“服务员”

作为分管旅游工作的干部,她精于将“民族的”与“民俗的”、“共同的”文化活动统一起来,连续举办了4届十月半活动,促进了各民族文化与商贸的交往交流。

不管分管什么工作,水玲玲时刻把民族团结放在心坎上、落实到行动上,今后也会努力用更加烂漫的山花见证民族团结情。

 

拓展平台创品牌共促民族大团结——中共湖州市吴兴区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区民宗局局长  吕志荣


image.png


吕志荣,从事基层民族团结进步工作8年,统领全局、勇于创新,奋力开创吴兴区民族工作新局面。

强化队伍建设,夯实工作基础。

成立全市首个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下设分会14个,共有会员510人。组建普法宣传、文化体育、公益慈善3支志愿服务队,引导参与中心工作35次,参与人数达1500人。选树特色典型,区民促会会长周到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副会长呼格吉乐荣获第一批来浙少数民族“和谐融入之星”。

强化机制建设,维护合法权益。

开通服务热线,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通过召开协调会、“一件事”联办等方式,累计帮助100多名少数民族群众解决子女入学、民族成分变更等问题。与公益慈善组织合作,扎实做好困难少数民族群众救助工作,近五年共帮扶困难人员500多名,发放善款物资价值200余万元。

强化实践创新,提升工作实效。

成功打造龙泉街道潜庄社区“四微”服务、湖州现代农业技术学校“汉藏一家”等特色品牌,实现乡镇街道民族工作阵地全覆盖。坚持开展年度“3+X”活动,确保少数民族活动常态化。成立“周到工作室”,推行“六个一”工作法,深化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引导少数民族群众互帮互助,成为展示全区民族工作的“金名片”。

 

千里姻缘一线牵,南宁海盐是一家——嘉兴博越行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  农宇晴(壮族)


image.png


2012年,农宇晴从广西南宁远嫁浙江海盐,从此便成了一名海盐媳妇。当时,农宇晴公婆家在海盐运营一家电镀小厂,虽然产值不大,但已开了近20年,一家人对它很有感情。然而,农宇晴意识到电镀厂环境污染严重,劳动强度大,利润率也不高,这个工厂关停是迟早的事。于是,在征得家人同意后,农宇晴凭自己在广西仪表公司积累的经验办起了仪器公司。仪器行业是个技术密集型产业,不管是生产还是贸易,可谓是“硬核满满”。然而去年,农宇晴夫妻两个却又跨界打进了餐饮市场,以快时尚的理念,连续推出了“翻滚吧,蛋炒饭”“奔跑吧,牛肉饭”“洪小糖,现炒牛肉饭等餐饮品牌,还入股了中国共享厨房领军者——熊猫星厨。截止到日前,农宇晴餐饮品牌旗下已有33家门店,其中包括6家直营门店,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及广西各市,今年,她正准备在海盐成立连锁餐饮公司,为海盐美食产业添砖加瓦。

在发展事业的同时,农宇晴始终心怀民族情,积极投身公益活动。短短几年,农宇晴的公司已成为嘉兴仪器市场中的本土企业“NO.1”,但她说,行业需要大家一起来维护,需要更多力量来支持,特别是高端人才。于是,她向嘉兴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嘉兴市铭德教育基金会捐赠了数万元公益金和仪器设备,用于支持嘉兴学院学生培养。

南宁海盐是一家,56个民族都是中国人,这是农宇晴一直秉承的信念。近年来,她除了在长三角积极投资,更是把目光投向南宁老家、大西北等地,数次捐资兴学。同时,以一名少数民族创业者的身份,她积极参加当地民族团结活动,2018年5月18日受海盐县民宗局邀请,参加了海盐县少数民族代表座谈会,平生第一次与壮族以外的众多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坐在一起畅谈各自的民族风俗,同年6月29日受邀参加海盐县经济开发区“西塘社区四方同心苑”暨送戏进村文艺演出,给父老乡亲们唱了一首壮族的经典民歌《山歌好比春江水》。时隔一年,2019年5月13日,再次参加海盐县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座谈会,宣扬“同心筑梦新时代,民族团结谱新篇”,6月7日,她又积极参民族团结一家亲浓情端午乐陶陶活动,2019年10月份农宇晴还前往甘肃省夏河拉卜楞寺一个藏区学校举行的公益活动,积极宣传壮族文化,她希望壮族的文化能在西北大地得以传播和交流。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农宇晴也发挥了少数民族代表人士热爱祖国的民族团结情怀,在疫情发生第一时间,农宇晴便向武汉市慈善总工会捐助了人民币10000元。

“通过民族团结活动,使我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血脉相通的共同体,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也让我有了深深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我将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积极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力量。”农宇晴说道。

 

绽放的“石榴花”——金华市婺城区秋滨街道城市民族之家站长、文化站站长  傅静飞


image.png


傅静飞,牢牢谨记一句话:“要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

2017年4月,秋滨街道成为金华市少数民族最多的乡镇街道之一。为了让秋滨街道成为各族群众的创业之地、安居之所、温馨之家,在各级领导的关系和重视下,傅静飞委被以重任,她全身心投入,精心策划活动并制定工作方案,主动与上级有关部门对接,成功建立了秋滨街道“城市民族之家”,每年为外来少数民族群众提供电子商务、业务技能、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免费培训。2017年,“城市民族之家”在金华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检评学”活动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2018年获得了浙江省民族团结进创建步培育单位;2019年被评为第七批全国民族团结进创建步示范单位。

勤思考、善创新,乐进取,懂管理,讲实效是傅静飞对自己的工作要求。民族之家的建立要让少数民族群众得到实惠,体现民族之家的价值。通过调研:认为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是少数民族群众的热切愿望。为此,她多次与有关部门对接,先后在“城市民族之家”组建了民族团结进步联谊会、书法协会、体育协会、文化艺术团队、民族大讲堂、团结进步志愿者服务总队等系列工作队伍,服务少数民族群众。

傅静飞宛如一朵 “石榴花”,默默的在基层岗位上孕育着民族团结的花蕾,温暖了民族同胞,美丽了团结风景。

 

凝心聚力,促民族团结——中共温岭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宗局党组书记、局长  吴军华


image.png


吴军华,2008年——2016年担任温岭市民宗局副局长,分管民族工作,2019年1月起担任温岭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宗局党组书记、局长。从事民宗工作10年多以来,吴军华凭着一腔矢志不渝的信念和热情将民族团结工作默默熔铸于自己从事的事业中,赢得组织和群众的广泛认可。

建立健全机制,实现长效发展。

他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少数民族调研。牵头开展温岭市少数民族生存状态调研,为温岭市出台少数民族帮扶政策打下坚实基础。助推意见出台,解决少数民族困难。根据《中共温岭市委办公室温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大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扶持力度的意见》,每年统筹安排少数民族发展专项资金50万元,主要用于少数民族群众技能培训、助学帮扶等,着力解决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困难与问题。发挥统战优势,帮扶少数民族创业。为少数民族企业仙度瑞拉鞋业解决首批创业贷款15万元,并以个人身份为其担保,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多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丰富活动载体,增进民族共融。

一是建立健全联谊组织。在横峰、松门、新河、城南等地建立少数民族联谊会,并以社区、村(居)企业为单位,建立“少数民族之家”或服务联络站,搭建起与少数民族群众联系与沟通的桥梁。二是创新提升服务机制。着力推行“善行乡村”活动,每处宗教活动场所结对一户少数民族困难户。积极开展外来少数民族“十佳媳妇”评选,彝族火把节等少数民族特色活动,增强少数民族群众归属感。建立少数民族人员维权服务绿色通道,妥善处理涉及少数民族的矛盾纠纷。三是牵好红线帮扶就学。2014年4月,在办理少数民族学生高考加分审批过程中,发现少数民族学生林柳飞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吴军华介绍自己朋友赞助该生四年学费11万元直至毕业。

紧紧围绕中心,坚持服务大局。

一是深化“六进”活动,创建示范单位。坚持以“构建服务网络、完善保障机制、加大帮扶力度、丰富活动载体”为工作切入点,全面推进和深化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建温岭市横峰街道办事处为省首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创建温岭市城南镇人民政府和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为台州市首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二是积极构建平台,促进增收致富。组织牵头开展“同心·牵手共富联合体”城市民族工作调研,深入实施少数民族低收入群众增收帮扶行动计划,着力打造少数民族服务管理新平台,促进少数民族增收致富,该项目获2012年度浙江省统战工作创新奖。三是纳入考核目标,增强归属感幸福感。将少数民族工作纳入对镇(街道)的目标考核内容,建立镇(街道)党政领导与各级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建立少数民族联系交友制度,定期进行走访交流听取建议意见,坚持“五个一定”工作法服务少数民族群众。

 

用心守护村寨 真心为民服务——中共松阳县象溪镇象溪圩村党总支书记  兰土金(畲族)


image.png


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村情民意,进一步摸排薄弱环节,梳理好下步村庄发展方向。这就是兰土金的日常工作。

回顾2008年,当初的兰土金四十刚出头,正值年富力强,在县城经营着一家电器小商城,夫妻俩围着自己的这点“小行当”忙的不亦乐乎。靠着勤劳致富,兰土金在石马源民族村小有名气,村里的老百姓却找上了他,纷纷希望兰土金能回家竞选村主任,带领石马源的村民拓宽致富的渠道。但是他妻子却立马“赶”走了这些上门的“说客”,并对兰土金敲着警钟:“别过了几天好日子就开始心猿意马,跟我一起好好开店,以前欠债的苦日子我可过怕了,自己挣点钱比什么都强。”

作为土生土长的石马源人,兰土金心里想着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都在支持新农村建设,然而十几年来石马源民族村可以说是没有一丁点变化村民们还是住着低矮破旧的泥瓦房。他心一横,不顾老婆反对报名参加石马源民族村主任竞选,最终高票获选。上任伊始他就坚持和村民面对面、心贴心、零距离沟通,挨家挨户访农情。踏实能干、爽朗亲切的性格给村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土金主任”。

时过境迁,石马源民族村在行政村规模调整中与邻近的4个少数民族村合并为象溪圩民族村,兰土金在党组织的培养下现已成为象溪圩民族村党总支书记。特别是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他一直奋斗在一线,坚守岗位,严阵以待。成为疫情知识宣传员,分组带领村党员干部挨家挨户排摸在外人员情况、宣传疫情防控相关知识;成为卡口值勤员,筑牢入村最后一道防线,为村民健康保驾护航;成为爱卫带头人,带领村党员干部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打造干净整洁的村庄,减少疫情传染风险。

象溪圩民族村作为松阳县象溪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区位条件优越、村班子成员团结、干事创业氛围好。“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在兰土金心中还描绘着一张蓝图,要将象溪圩民族村打造成我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及民族乡村振兴的样板,在他的带领下这个目标并不遥远。